“那个被碾压了2次,被18个路人漠视,被一个58岁的拾荒老太颤巍巍救起,年仅2岁的小悦悦,本来有18次可以存活吃糖葫芦的机会,却在今天,死了.......”
这是一位网友的微博。
带着无数人的愤怒与悲伤,2岁的小悦悦今天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报道。尽管我们都希望这个孩子能活过来,但也得说,目前的结果,对小悦悦而言,可能是最好的,起码是种解脱。不然,她要记住多少不幸的往事。
衷心希望并祝愿这个孩子不要再投胎来人世,如果一定要投,最好不要再来中国。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慨,而是很多人的共鸣。
2011年的第42周与第43周,中国的历史聚集在一个2岁的孩子身上。10月13日,小悦悦在广东佛山一条小巷里被汽车碾过,司机逃逸。几分钟后又一辆汽车碾过了倒在血泊中的小悦悦,司机逃逸。根据记载,此后18人经过小悦悦身边,但没有一人伸手搭救。直到58岁的拾荒女陈贤妹抱起了悦悦,之后才有小悦被送医院,惊动全国的故事。在那之后,冷漠成了中国最热的词汇之一。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诅咒肇事司机,都在谴责18个冷漠者,歌颂陈贤妹用捡垃圾的手挽回了中国所有成年人最后的尊严。其实,不应该诅咒那两个司机,对罪犯最合理的惩罚,就是合理判刑。同样,对陈贤妹的赞扬,也未必一定要上升到伟大的高度。过度褒扬,即是捧杀,也不是正常的举动。
真正需要的是反躬自问,如果自己是18个中的一员,自己会怎么做?你真的能做到陈贤妹那样,想都没想,就去救那个孩子吗?
中国进入新千年之后,出现两大反差:国富民穷,身富心穷。前一个问题是财富分配问题,后一个是社会观念问题。二者之间有多少、多大的必然联系,我没有深入想,但大多数人致富无望,生存艰辛,转而对前途失望,对政府失望,以致怨恨或自弃,应该是存在的。
当然,国家重经济而轻民生,重财政收入而轻道德思想建设,而且三十年一以贯之,应该是出现社会整体冷漠的根本原因。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实属少见。中国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轻视民风建设。
于是,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我们一向宣扬的美德,诸如尊敬师长,亲近邻里,逐渐被我们抛弃,或者被主流社会放弃。于是,也就有了药家鑫那样的大学生,在撞人后唯恐没有撞死,一定要拿刀将被撞者捅死的悲剧。也有了81岁老人倒地,却没有人敢扶的尴尬场面。也有了小悦悦被碾两次,18个路人视而不见的冷漠一幕。
也许,2岁的小悦悦,就是天意安排的一块镜子,照出了时下中国的世道人心。而我们每个人,在声讨他人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公德:上厕所后冲水吗?吃过口香粮乱扔吗?无礼后道歉吗?敬重父母吗?敬重老师吗?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孩子让座吗?碰上欺负老弱的事情,能站出来批评、制止吗?
不要动不动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人先正已吧。如果我们能够自己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能对自己的身边多释放些负责任的信息,可能比隔空骂人要好得多。积小善能成大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这个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