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问与答

(2011-08-25 21:51:59)
标签:

近视

准分子

激光

屈光

手术

散光

弱视

健康

分类: 眼眸之间

激光治疗近视的手术已经发展有15年的历史。作为眼科医生,经常会遇到患者、亲属、朋友咨询关于这一手术的方方面面。毫无疑问,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相伴的。随着问题的出现,手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科学松鼠会曾有一篇文章:《激光手术矫正近视:一场世纪医疗骗局?》。这篇文章对手术发生的问题谈的比较多,针对这些问题,有同事撰写了一系列文章,详细对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原理和患者中通常怀有的疑问一一作答。在此精简一些主要内容转发:

 

什么很多医生自己不去做LASIK,还要戴着眼镜?

首先,眼科医生是有做LASIK的,而且专门做准分子手术的医生中,也有给自己做的。但是,很多眼科医生还是选择戴眼镜或者角膜接触镜。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近视对眼科医生的工作影响不大,因此缺乏需求;二是准分子术后可能导致夜间视觉质量下降,工作在暗环境下的眼科医生会尤其在意。

 

同理,对于需要在暗环境下工作的人,需要长期夜间开车的人,需要极高对比敏感度的人,请更慎重一些。近视手术属于择期手术,并不紧急,多咨询一下并不会延误病情。

 

术后游泳受影响么?有什么用药以及注意事项吗?

术后早期是不合适游泳的。在术后早期,需要应用一些药物来预防感染。如果这时候下水游泳,或者脏水进入眼内,是容易感染的。

 

LASIK切开的角膜瓣不仅仅切断了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还切断了一部分其中行走的神经。于是在早期的疼痛过后,角膜表面反而是感觉迟钝的。这又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不舒服的是干眼,由于感觉的迟钝,泪液的分泌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于是导致眼泪绝对或相对不足,眼睛容易感觉干涩。一般术后医生会给予一定的人工泪液。

 

经过术后一段时间的用药,小心翼翼的呵护,以及半年左右的眼睛干涩,手术之后的眼睛基本上恢复了。你就可以享受人生了,但是必须一直记得,角膜瓣和其下的基质层并不是一整块的。因此仍需尽量避免眼睛受到外伤,特别是切向力,有可能使角膜瓣再次被剥离,不过只要是瓣的“蒂”没有断掉,铺平再长好就是了。常见的眼外伤有许多,多数可以靠佩戴护目镜防御,只要你觉得可能伤及眼睛,都请佩戴护目镜,比如钉钉子,做化学实验等等。

 

准分子激光手术能否矫正散光呢?

答案是可以的,只要按照所需要的屈光力依次切削就可以了。不过,如果你的瞳孔过大,那么千万不可忽视手术可能的风险。

 

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医生不能够切削整个角膜,只能切削一部分角膜。切削部分与未切削部分之间的角膜曲率是完全不同的,过度区域发生了曲率的剧烈变化。入射光通过这个区域的时候,会发生强烈的扭曲偏折,如果这些光被虹膜挡在了瞳孔之外,那么不会对视觉成像质量造成影响。但如果一个瞳孔很大的病人,就麻烦多了,当瞳孔扩大到比切削区更大的时候,病人会感觉到明显的“眩光”。

 

弱视能否通过屈光手术治疗?

遗憾地说,死心吧,弱视是视网膜发育的问题,屈光手术是解决镜头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LASIK是在修正镜头,而弱视,是CCD的质量太差。

 

什么人最有必要做屈光手术?
大多数人,戴上框架眼镜就可以满足需求。少数人是无法适应佩戴框架眼镜的。当双眼的近视度数相差>=250度的时候,佩戴框架眼镜就不太合适了。因为框架眼镜的镜片是距离眼睛有一段距离的,成像会产生缩小或者放大。当两侧的度数相差高于2.5D的时候,双眼感受到的图像差别就很大了,人脑难以把双眼的视觉图像融合在一起。医学上称为屈光参差。当一个人是屈光参差的时候,医生首选的建议不是框架眼镜,而是直接在眼睛表面改变屈光力的方法,包括角膜接触镜,角膜屈光手术,晶体屈光手术。

 

人类的眼睛是一组凑合着用的设计凑合在一起勉强能用到生育年龄的光学仪器,设计之低劣,制造工艺之低劣令人发指。如果不是因为特殊疾病,而是比如职业需要、生活需要等原因,要不要在眼睛上动手术,只能是因人而异,各自衡量。任何一个医生无法承诺100%的手术效果和安全。医生能做到的是尽其所能帮助病人解除痛苦。而双方充分的沟通与合作,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原文出处: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问与答(上)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8085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问与答(中)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8100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问与答(下)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81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