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拿个硕士怎么了?
(2012-10-23 09:16:51)
标签:
教育林丹名词解释羽毛球两码事财经 |
奥运冠军林丹当完新郎官后,日前又在华侨大学戴上了硕士帽,还获得学校的10万元奖励。与以往登上领奖台接受祝贺不同的是,新科硕士林丹这次遭遇了质疑。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林丹常年忙于训练和比赛,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他是如何拿下硕士学位的?
在某些人的眼里,学位的取得就得天天的啃书本,就得死记硬背。问羽毛球的名词解释,就得回答这是一项隔着球网,使用长柄网状球拍击打平口端扎有一圈羽毛的半球状软木的室内运动。 于是我们培养出了太多,知道羽毛球名词解释,但却一次拍子也没拿过的硕士、博士,美其名曰理论性人才。然后呢?没有然后了。这些人啃完书本后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一切又都从零做起。因为没有一项工作是需要默写名词解释的!当然这可能有些极端。总之我们的学历标准就是唯考试论,唯解题论。这让我们闹出了太多的笑话,比如最近的诺奖得主莫言,才是小学学历。那么多文学博士都干嘛去了?足以证明了一点,学历和能力是两码事,学历和文学、和体育更是两码事。能力、文学、体育都没有出问题,那一定是我们的学历标准出了大问题。
林丹作为世界顶尖羽毛球选手,写了一篇《羽毛球世界战略论》的论文,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在这个话题上林丹没有发言权,那么谁有发言权呢?而学位的取得本就该和研究的水平相适应。这样我们的人才才能适应创新社会的发展。你有研究你就应该是专家,而不是你考试成绩好你就是专家。
所以说,林丹凭借羽毛球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没什么不可,很多人心里不平衡只是那种穷酸气在作怪。我们气人有笑人无的时候,不妨也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博士每年拿簸箕挫出一大把,却直到今年才有个诺贝尔,竟然还只是小学水平。另外,在这套教育体制下,我们有一个公认的大师出现吗?有人说季羡林季老,那都是解放前人家就已经是大师了,另外钱学森、杨振宁等大师都是国外制造。再换个思路,直接说我们公认的历史上的大师,似乎都不会考试。曹雪芹不是进士出身,蒲松龄72岁也没考上个举人,吴承恩也是40岁才补了个贡生。至于孔子孟子,谁知道他们是什么学历。但是他们都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和思想,是古今公认的大师,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