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跟着火炬看中国财经 |
今天统计局公布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7.7%几乎没什么悬念,被很多大机构都预测的八九不离十。原因也差不多,雪灾因素减退,春节因素消失。五月粮食供给充足,抑制了粮价上涨。从而引起整个食品因素回落。
但能不能说通胀压力减轻了呢?我想不会,因为刚才我们说了,雪灾和春节因素过去,而地震因素尚未得到计算,还有ppi的因素,ppi肯定要向下游传导的,就像去年铜涨价,导致铜管涨价,最后形成了空调的集体价格上升,买单的肯定还是消费者,国富论里早就阐述过了,政府是无法对商人征税的,商人所缴纳的税款一定会被转嫁到产品上,最后让消费者,也就是工薪阶层买单。但是从商品的生产周期来看,ppi向cpi传导需要4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cpi将在8月左右出现一个危机,如果当时食品因素下降,非食品因素上升就会形成相互对冲,cpi变化不会特别大,但是结构已经不一样了。最担心得就是到那个时候食品因素并不回落,再加上非食品因素上升,后果将有点可怕。
最后说一下调控,首先要搞清楚此次通胀的根源,无非三种,成本推动型、消费拉动型和结构型。现在理论界普遍的意见是输入性通胀,也就是受到国际食品价格因素上涨引起的,传导到了国内,这个成因比较复杂。单靠控制总量,也就是提高准备金,并不会限制粮价,因为粮食的需求是刚性的,老百姓不会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就不吃粮。因此,存款利率上调,企业倒闭,人员下岗,都和粮价没有太大关系。最后,也就是说现在央行是按照消费拉动型通胀的处理方法,在处理成因更为复杂的输入性通胀。我们去年多次加息,多次调高准备金效果并不明显,个人觉得应该放开价格管制,多给农民在税收上进行补贴,刺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扩大粮食供应,平抑市场价格。这部分负担是应该财政来背的,不应该让消费者和农民来背负。(现在就是农民种粮不挣钱,消费者喊着价格高,所以农民就更不种粮,粮食就更少,价格就更高。国家就更管制,农民就更不种粮……这是一个负的循环)。这么做是无法进行价格上的调控的,只会把矛盾压制后,哪天突然爆发。
所以现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但比较烦的是,中间有个奥运会,害怕这样的经济形势拖上两个月会怎么样。因为ppi留给cpi的时间只有4个月。
通胀形势如此,就不用说股市了,可以跟大家说明的一点就是,通胀形势恶化的话,把钱放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明天能够挣到每月100万,但买一听可乐需要500元,试问一下,今天大家挣得每月几千元几万元还有意义么,我们的几万几十万存款还有意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