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经济财经本币高通胀美国 |
现在不得不说通胀这个词了,它在去年开始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与之同时走进人民生活的还有人民币升值这个概念,但老百姓一年了才发现,总说人民币升值了,我手里的钱更值钱了,但是为什么现在的购买力反而小了呢?反过来物价怎么到更贵了呢?怎么又通胀了,那到底是该讲升值还是该讲通胀呢?
没错,这些问题都在现实中存在,通胀这个词和本币升值本就是矛盾的东西,本币升值确实是购买力更强了,但这主要体现在不同货币间的贸易上,升值的货币更被世界广泛接受,从而更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也就是更支持把东西买进来而不太容易把东西卖出去,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全世界的国家都希望自己的货币贬值,而不是升值,因为贬值后可以增加贸易顺差,有利于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本币升值后会造成出口艰难,出口导向型企业会生存困难,有些企业的一年的利润可能还不足以弥补利差,也就是说人民币从8升值到7,可能就杀死了一批利润在10%以下的出口型企业。但本币贬值也不是无限度的,各国都是对之又爱又恨,爱的理由刚才说了,恨呢?本币贬值也就是说,该种货币的利率降低,也就是说投资者持有改种货币后所得到的生息下降,所以它才相对于另一种货币贬值,那么本币贬值也就不得不面临低利率的出现,而低利率更多的鼓励投资与消费,很容易理解,因为资金使用的成本降低(贷款利率低)。由此更多的资金在市场中运行,必然推高各类商品的价格,这就出现了我们的另一个主题,那就是通胀。买的人多了,自然价高者得,特别是可以投资的东西,钱流到哪里哪里就涨了,比如现在的美国,多次降息之后,国内通胀形势已经不容乐观,更多的商品价格被推高,从商品期货价格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这么说,那为什么在我们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人民币加息的背景下还会产生高通胀呢?我想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国际市场影响,美国的降息让大量资金流入了商品市场,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期货价格,造成了全球通胀,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当然不可避免,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中就可以看出来,农产品价格的结构性上涨就是这个原因;另外一点就是,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市场炒作,据官方统计目前流入我国的热钱已经有5000亿美元之多,如果不保守估计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8000亿美元,这么多热钱干什么来呢?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美国贷款需要偿还利息4%的话(仅仅是打比方),那么来到我国兑换成人民币,就可以购买三年期利率为5.74%的国债,而这中间的1个多百分点就是无风险套利,别看这1个百分点,5000亿美元的话就会产生50亿美元的收益,关键在于这笔收入是无风险的,何况这期间人民币是在升值的,如果三年之内升值到了6以内,那么算来国际热钱只要兑换成人民币就能获利接近30%,正是在这个利益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希望通过各种渠道把资金流入中国,等待人民币升值和博取利差,而这些钱进入国内,通常不会只进行等待,他们更倾向于作一些投资,特别是以人民币计息的资本,更是国际热钱关注的焦点。这个时候,投资热钱流向股市(qfii一直在4000点下方低吸)、楼市(贷款成本那么高,房企资金链很可能就是由热钱在维持)、商品交易市场(粮油米面都在涨)。
这就使得我国已经处于了非常两难的境地,按照通常手段,抑制通胀最好的方法就是加息,但加息则会继续加大中美利差,热钱流入将会更加快速,这条路的可行空间已经非常之小了;反过来看,是否我们停止人民币升值就可以了呢?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停止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会受到国际社会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出口就会重新活跃,从而使得出口增长率大幅提升,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向过热走去,这样热钱依然不会撤离,而是会选择更多的进入投资领域,这样不仅经济有过热的风险,投资带动通胀也更加难以控制。
基于以上认识,现在已经不能根本解决这对矛盾,只能把他们相应平衡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通胀已经向着全面发展,水电油气的价格管制只能说是短期行为,并不能长期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还会让能源型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可能几年都恢复不了元气。也许主动的调整国家会选择在奥运之后开始。让我们看看政府会给我们什么惊喜,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