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越人生的探秘之路  九、夜抵林芝

(2007-04-13 02:19:15)
标签:

西藏

旅行

川藏线

雪域高原

感悟随笔

五、        夜抵林芝

 

波密,古称“博窝”,藏文意思为祖。历史上的波密曾长期脱离西藏地方政府管理,成为藏东南高度自治的一个独立王国。公元1717年以前这里是噶朗部落首府驻地。当时的波密王能够与势力雄厚西藏地方政府对峙。茂密的森林之中,有一潭清澈宁静的噶朗湖,湖畔宽阔的平台上曾经屯驻千军万马。据说当年西藏王朝攻打噶朗部落,久攻不下,便以谈判为名,邀请波密王议和,趁机攻下噶朗部落。如今站在噶朗王宫的遗址上,还能领略当年波密王不可一世的雄才和霸气。

 

清晨的波密,只有鸟声在密林中跳跃。我们的车队停在一片松林旁,这里掩埋着几天前川藏运输部队首长给我们讲述的那位英雄班长的尸骨。

    我采了些松枝,扎成一个花圈,大家采来些野花,插在花圈上。摄制组全体成员庄重地把这个寄托了我们敬仰和哀思的花圈,敬献到黄显春烈士墓前。此时,寂静的山林只有轻轻的松涛声,好像在为那些死难烈士们哭泣。就在离这片墓地不远的通麦大桥旁,有一座高大的墓碑,据说那下面掩埋着十几部汽车和十几名战士。他们是在一次大塌方中不幸遇难的,而在这种一面是悬崖峭壁,一面是湍急的深渊中遇险,根本无法抢救。烈士将永远长眠在川藏路旁。墓碑将永远警示着过往的人们:记住他们吧。漫漫川藏路,就是这样记载着川藏运输兵的无畏和艰辛。

    中午,我们在通麦兵站小憩片刻,正巧遇到徐凤翔考察队的一名成员,了解到徐老师目前所在的位置。据说徐老师已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一个多月了,里边没有任何通讯方式,所有行程一定要按当初的既定时间,不然就无法和徐老师会和,我们只好马上赶路。途径排龙门巴族自治乡,乡招待所有一位汉族人老张对我们很热情,我们去大拐弯拍摄将在他这里设大本营。

下午五点多钟,我们来到鲁朗兵站,这里四面环山,绿树葱郁,古木参天,很多树枝上飘动着一种附生植物——松萝,它们就象是老人的白胡子,一缕缕长丝,随风摇摆。

据《中国国家地理》报道:由于林芝地区山高谷深,这里的森林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海拔1000米以下属亚热带气候,峡谷两侧的山上生长着树种组成复杂的热带原始森林。海拔1000—2400米属山地亚热带气候,雨量丰富。上部有少量针叶林,许多是我国少有和西藏特有的珍稀树种。海拔2400—3000米属山地温带气候。林内的针阔叶,季节不同颜色不一,春夏夹杂着翠绿色斑块,秋冬就红、黄、绿镶嵌,素有“五色林”之称,。海拔3000米以上是亚高山寒温带。这里气候和森林景观迥然不同,一派北国风光。每年11月至5月,林下覆盖1米多厚的冰雪,植物种类单纯。6月至10月林内各种植物竞相生长,五颜六色的花卉与林下还未融化的冰雪相辉映别具一格。

    此时正是五月初,从波密到鲁朗一带海拔在两千米左右,这里气候湿润森林密布,是川藏线上最美的地方,我们本打算在这里宿营,可觉得天色还早,不如继续赶路。这里与北京相比已有时差的感觉,下午五点多了还是烈日当头,与北京下午三点差不多。据向导介绍,再向前翻过一座海拔4700米的色季拉山就可到达我们的目的地了。

    巍巍色季拉山,被茫茫白雪覆盖,刚才还是绿树葱郁的亚热带,这时一下变成林海雪原,汽车在两条深深的辙印中前进。

    此时我们离开北京已经整十天了,大家的情绪在长途的奔波和一次次历险中由兴奋变得深沉了。对讲机中也再也听不到笑话和歌声,更多的是“小心”和“注意”。

    大约在傍晚八点我们翻过色季拉山,直奔林芝地区八一镇,也就是我们这次行程的第一个目的地。

八一镇地处尼洋河古道,海拔只有两千米,是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是由解放军在这里兴建起这座小镇,因而得名“八一镇”。以前八一镇仅是林芝县的一个镇而已,随着驻藏部队在此地的中转站不断扩大,及影响不断加强,再加上拉萨--林芝高等级公路的完全通车,林芝地区行署也搬迁到此,八一镇就成了林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对西藏实施特殊政策,内地许多省市向西藏提供无私的援助,今天的林芝八一镇已发展成为了正逐渐走向繁荣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当晚我们到这里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钟。应该说我们还是按计划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