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越人生的探秘之路七、会师怒江

(2007-04-06 20:25:18)
标签:

西藏

旅行

川藏线

雪域高原

感悟随笔

 

    午夜三点,我们三人在面对塌方、背靠悬崖的卡车上,听着涛涛的江水声睡着了。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山坡下已停了好几辆大货车。一群藏胞在清理塌方的路基,人们互不相识,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早一点通车。无论男女,没有人号召,大家干得非常主动。一批人干一阵,另一批人又主动上来替换,身穿厚重藏袍的妇女背起几十斤重的石头去填路基,几个僧侣把袖子往腰中一系,抡起了铁锨。

    终于,有一辆车发动了,汽车摇摇晃晃地冲了过去,接着第二辆车也过去了。

该轮到我们的卡车了,我的心顿时紧张起来,我陪老罗坐在驾驶室里,老罗把车发动着,轰了两脚油,看了看前面堆满碎石的路,对我说,“你下车吧”我明白他的意思,看着他很严肃的表情,我轻轻的说了句:“你小心啊!”然后下了车。

汽车在原地吼了两声,然后猛地冲向碎石坡,碎石在车轮下飞溅,车棚剧烈的摇晃着,当车爬到半坡时,突然停住了,车轮空转着,轮下旋转出两个大坑,碎石经不住重压纷纷滚落下山涧,眼看汽车就有滑下坡的可能。正在这时,一群素不相识的藏族同胞冲了上来,又是填石头,又是推车,在他们的呼喊声中我们的东风卡车冲过了塌方。

(照片)                        

    这时我们三个人拥抱在一起,禁不住的眼泪夺眶而出。

    是惊心动魄的体会,是闯过生死关口之后的惊喜,是患难与共的真情实感。涛涛澜沧江可以作证,这千回万转,令人胆颤心惊的川藏线啊、你造就了多少英雄、也断送了多少不瞑的心愿……

    老罗轻轻说了声“咱们走吧。”我们默默地向着海拔5080的东达山攀登。

此时九点二十四分。

    汽车在螺旋似的盘山公路上爬行了好一阵才登上白雪覆盖的东达山顶。一串串经幡在寒风中猎猎飘动,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的布块上印满了经文。经幡是藏族人向神灵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它和刻满经文的嘛呢堆一样,被供奉在山顶,桥头,村口,在岁月沧桑中筑成一种神圣的象征。而在我们这些匆匆过客眼中,它们更像一座座里程碑。刚才还是燥热的山风,这时吹得人直打寒战。我们三个人在此留下了冲过竹卡后最难忘的一张合影。然后便是漫长的下山路。

    翻过东达山约几十公里是怒江山,在这之间有一个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兵站。我们来到这里时听说四辆小车刚走半个小时,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高兴地忙向前追赶。

荒凉的怒江山,光秃秃的山梁,崎岖不平的山路,无尽无头。汽车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度一路下到两千米。我们三个人挤在驾驶室里,困倦时时袭来,可还要强打精神,我不时找个话题和老罗说两句,或给他递上支烟。因为在这样的路上,实在不能有半点马虎。

2005年再次走到这里,我找到当年塌方的地方站了许久,想起十几年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还是那条深谷,还有深谷中依然翻滚不息的江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我曾在《川藏日记》中写道:“就是这条延伸在雪域极地的最险峻的路。就是这条通向我遥远回忆的路。五年前,我们的车队从千里外北京宽阔的三环路一直开进它惊险崎岖的胸膛。五年后,我坐在波音757从高空飞越它,俯视它。久久地俯视它盘绕在雄浑雪山中的渺小与坚韧,单薄与顽强,我不能不有壮怀激烈的震动。

    川藏线,从当年我靠近你,走进你,感受你,从当年你迎接我,磨练我,感动我,五年的时间竟然已经过去了。

     这些年里我在喧闹都市忙碌,我也在祖国各地奔波。无数的人,无数的事和无数的地方带来的无数嬉笑怒骂,荣辱悲欢走马灯一样起了又落了,来了又去了,而我仍旧是我——当我再一次看到你时,我知道十年前那次不平凡的旅程仍然绽放光彩,你赋予我的感与悟,情与义仍然鲜明夺目。

     对顽强生存在高原旷野的川藏线而言,我和我的镜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企望追求真诚的我和我的镜头来说,川藏线是一道难忘而又难以超拔的风景线。从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圣不可侵犯,更感受到了人类应该对这神圣的大自然所要表达的虔诚。”

 

中午在左贡县城吃了点面条后继续赶路,一路颠簸,一路呼叫,我们真希望能从对讲机中早一点听到前方的声音。

终于,当我们行驶到怒江山下时,对讲机里有了回应。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拐来转去,约在下午五点多钟,在山崖峭立的怒江桥头,我看见了正在等待我们的同伴。大家欣喜若狂,拥抱在一起,共叙一夜的离别之情。

当晚我们在巴宿安营扎寨。

十几年后我们又来到这里,记得当年这里是一片白雪,当时是四月份,这次是八月份,天渐冷了,可放眼望去,周围是一片裸露的荒山,只有远远的山顶上能看到些积雪。

当地人带着我们沿一条崎岖的土路,爬上一座山,说这里有一片神奇的石头。我们抗着设备,磕磕绊绊的跟着向导来到山坡上的一座玛尼堆旁,向导指着几块石头说:“这上边的(唵、嘛、呢、叭、咪、吽。)是自己长出来的。”果然,石头上突起的藏文非常清晰。再往山上走还有更多长着藏文的石头,有的大石头上甚至是成篇的藏经。为什么石头上能长出如此清晰的藏文,至今无人说清,这也许正是西藏的神秘之处。

(照片)

藏族人对宗教的崇拜很多表现在对自然的崇拜上,他们敬山、敬水、敬大树、敬自然万物,藏族人磕的长头,也是要五体投地。山石显灵,为崇拜她的人铭刻出神圣的印记。

 

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为藏传佛教名词,据说是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它包含佛部心、宝部心、莲花部心及金刚部心等内容。“唵”,表示佛部心,谓念此字时,自己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所谓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据说此宝出自龙王脑中,若得此宝珠,入海能无宝不聚,上山能无珍不得,故又名“聚宝”;“叭咪”,梵文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以此比喻性如莲花一样纯洁无暇;“吽”表示“金刚部心”,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赖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成就一切,普渡人生,最后达到成佛的愿望。

藏传佛教把这六字看作经典的根源,主张信徒要循环往复吟诵,才能广积功德,功德圆满,方得解脱。据说,藏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六字真言意译为“啊!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还有的藏学著作认为六字真言最简练而诗意解释是:“好哇!莲花湖的珍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