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           踏上川藏线

(2007-03-24 15:19:01)
标签:

西藏

旅行

川藏线

雪域高原

感悟随笔

    至今我对85款的三菱吉普很有好感,因为当年陪伴我在青藏高原跑了一个多月,行程一万多公里,尽管一路总出问题,可川藏线的路实在太考验车了,一个多月下来,车外壳都快颠散架了,用铁丝五花大绑着,照样勇往直前。就是最后出车祸,黑暗中因汇车躲避灯光,撞上了一辆停在路上的大货车,若不是车的安全结构合理,副驾驶的同伴很有可能就会不来了。

    汽车修理厂在黑漆漆的一个小巷里,深更半夜的我们几乎砸开周围所有的汽车配件商店,好不容易凑齐了损坏的部件,经过一个通宵的抢修,三号车终于上路了。

   清晨七点我们从成都赶到雅安兵站部,与先期到达的同事们汇合。11:30分我们“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摄制组一行六人和成都军区支援的五名老兵司机、一名医生,一名先导员在部队首长的欢送下,踏上了进藏的征程。

   雅安,是距成都西部156公里的一座小山城,地处四川盆地边缘,一条青衣江把山城分成两半,依山就势的建筑造就了这座山城独有的特色,还有当地人为之骄傲的三绝“雅鱼、雅雨、雅女。”雅鱼,是雅江特有,在冷水中生长的回游鱼,肉质鲜嫩,现在已属于保护鱼种,相传,清代上贡慈禧,太后赞美为“龙凤之肉”。正宗雅鱼头中有一枚酷似宝剑的骨刺,传说中女娲在补天时,将一把宝剑落入江中所化而成。当地人说如果是吃的正宗的雅鱼的话老板一定要给客人那把剑,传说这“宝剑”很有灵气。司机将其挂于车中可保平安;老人将其插于床头可驱邪除病;妻子将其压于枕下还可以吓退第三者;雅雨,由于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这里阴雨不绝,当地有一句俗话“雅无三日晴”;雅女,据说这里的女孩不用化妆,皮肤细润洁白。由于日程紧张,这一切都不得领教了。

我们的四辆三菱吉普车和一辆东风卡车一出雅安市区,便进入茫茫山岭中不尽的盘山路。

这次行程,是和黄宗英一起,到西藏自治区跟踪拍摄一位只身在青藏高原考察十七年的女科学家—徐凤翔。

徐凤翔,1978年告别南京林业大学自愿来到西藏工作。从只身一人在密林中考察,到建立中国第一个高原生态定位研究站,直到创建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高原生态研究所,她的全部身心都献给了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宗英,四十年代的著名演员,六十年代的报告文学家,九十年代她是浪漫故事的女主人公,世纪之交她书写温醇闲淡的散文,不小心成了畅销书的作家。 

九十年代初她与年轻时的好友,我国著名作家冯亦代建立了新的家庭,黄老和冯老就像两小无猜的一对恋人,互称“二哥”、“小妹”,他们的黄昏恋曾轰动文坛内外。

有媒体这样描述黄老:她从来没有考虑过守卫纯真这样的命题,她只是遵从本性乐观无畏地活着:在干校,她精通农活,一顿吃六两面条外加两个馒头。“咽一口热水瓶里放了四天的剩水,掖着三本书去菜地,我熟练地抢救被钻了心的卷心菜、花椰菜,菜叶儿菜心儿抢着和我说话,我忘了一切。”——这分明是个浪漫至老的女人。遗憾的是冯亦代先生2005年在北京病逝,终年92岁。

黄宗英和徐凤翔是在1979年中国科学大会上认识的,从此,她们互相称为知己;82年,她们共同去西藏波密林区,黄老为她凿冰造饭,并在林中的帐篷里写出了优秀报告文学《小木屋》。第二年她再次赴藏,拍出了电视记录片《小木屋》。黄老自称是入了“献身教”的人,正是这种信念使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不顾自己身体,去实践当年她与徐教授共同定下的誓言:“一息尚存,不落征帆”。

按计划,我们要在四月二十五日前赶到西藏,而后黄老和《北京日报》的一名女记者初小玲,乘飞机赶到西藏与我们回合。可是,刚刚大修过的吉普车,从北京开到成都就纷纷住进了修理厂,使我们一下耽误了七天,因此,我们的行程显得更加紧迫。

中午在一家不知是什么村镇的路边小店匆匆吃了顿快餐,便爬上了进藏路上的第一座大山—泥巴山。

摄制组全体成员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一群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凑到一起,车速自然越开越快,泥巴山海拔3400多米,山虽大,路还算好走。一路盘旋,大约在下午3点半钟,我们来到大渡河畔。波涛翻滚的大渡河,被两边的崇山峻岭夹峙着,地势非常险要,这是当年也是今天进藏的必经要道,如今已铺成了柏油路。

当晚七点多钟,我们驻进了距雅安208公里的石棉县。这是个小山城,街道两边灯影闪烁的小店妆点着山城的夜色。在一个路灯下,一位大嫂面前摆着一个小桌,旁边一个小炭炉,在卖烤臭豆腐,切成小方块的臭豆腐,放在炭炉的铁网上烤焦外皮,蘸上调料,这种豆腐不同于北方的臭豆腐那样咸,吃着很香。还有烤白豆腐、烤土豆片。老板还特意备了自制的枸杞酒。吃一口臭豆腐,品上一口构杞酒,别有风味。

    踏上川藏路的第一天就这样紧张却很顺利的过去了。一天的行程没感觉疲倦,大家还在兴奋之中,明天迎接我们的会是什么呢?因为都是第一次进藏,行前强化教育的都是川藏线的艰险,高原缺氧、道路崎岖、冰川暗河、还有不熟悉的藏民族习俗,这些让每个人心理都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