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藏旅行川藏线雪域高原感悟随笔 |
一路急行,一路盘山,时近中午,我们来到泸定桥头。这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间制造的铁锁桥,碗口粗的铁锁链像一条条巨大的项链横挂在大渡河上,它是当年连接川藏的唯一条通道,因此也造就了红军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的壮举。
大渡河古称沫水,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果洛山东南麓。自北向南纵贯于四川省境内阿坝、甘孜、雅安、凉山、乐山5地州市。全长1155公里,流域面积9.2万平方公里。北面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南面则属于高山峡谷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起伏甚大,大渡河的峡谷河段占全河70%以上,水流湍急。峡谷北起泸定县烹坝乡,南至泸定县得妥乡,可用高、深、壮、奇、险、幽、秀、通八个字来概括。跨越大渡河的泸定桥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是四川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因在悬崖绝壁之间建修跨过急流的艰巨工程而闻名。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奇兵强夺泸定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照片)
摄制组兵分两路,我和另外一位摄像来到泸定公园拍摄纪念碑。在这座巨大
铁链型的石碑下,两个勇猛的战士向前飞跃。(照片)
突然,远处传来呼救声,我闻声跑过去,发现一群学生站在公园的小河边惊叫,河中心一条小船上两个小学生正用力托着一个落水的同学,还有两个学生在
水中挣扎,我急忙跳上小船,小船摇摇晃晃,我一直手把住船帮,一只手抓住在水里挣扎的学生,好在离岸很近,最后把落水的学生拉上了岸。闻讯赶来的老师,操着生硬的普通话连说谢谢。
一场虚惊过去了,紧张的采访拍摄后,我们直奔那座“跑马溜溜的”康定城。
一首《康定情歌》,使这座小城几乎尽人皆知,而这座小城也不枉此名。街道不宽,各种店铺琳琅满目,大街两旁的楼房顺山就势,白墙红窗充满藏域风情。尤其是这里的民风质朴,无论是僧侣还是普通市民,都很热情好客,在我们采访
过程中,几位青年人听说我们是北京来的,主动要求我们一起照相,并给我们留下地址,希望把照片寄给她们;而那些天真可爱的小学生,更是诚恳地对我们说,“叔叔,欢迎您五月十八号来参加我们这里的跑马山会。”
康定系汉语名,因郭达山以东为“康”,取康地安定之意,故名。藏语称康定为“打折多”,意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两河交汇处。旧史曾译作“打煎炉”,后通译“打箭炉”,简称炉城。
县境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大雪山中段的海子山、折多山、贡嘎山由北向南纵贯县进,将其他为东西两两大部他,东部为高山峡谷,多数山峰在5000米以上,“天府第一峰”贡嘎山在县境东南沿,海拔7556米,峡谷高差3500米以上;
全县山川纵横,奇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丰富绚丽多姿,融自然、人文为一体的旅游名胜景观。打箭炉自古多名胜,昔有十景:天都飞瀑、温泉浴月、双寺云林、仙海澄波、灌顶突泉、雅加银屏、郭达停云、子耳樵歌、四桥雪浪、乐顶梵音。解放后,县境旅游资源逐步开发,对外开放,主要有国家级贡嘎山风景区内的木格措风景区、跑马山风景区和塔公草原风景区。
十几年后再到这里,完全不是当年的样子了,在保持着藏域风格同时更突出了城市格局,在质朴的美丽中突显着强烈视觉冲击力。(照片)
越往前走,海拔越高,山势越险,也许还有更严峻的考验在后边,明天大家会怎样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