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吃货

标签:
原创文化随笔吃货 |
分类: 随笔 |
如果我也能算作一个吃货,仅属于非典型的吃货,对吃没有太多讲究,也少迫切品尝某种食物的愿望。但小时候吃过的食物,始终藏于味蕾深处,不时勾得馋意盎然。
前几天,小弟在渔港码头买了一些海鲜,其中的巴浪鱼和带鱼引起了我的兴趣。巴浪鱼是我喜欢的鱼类之一,我在推文《最美味的海鲜》中曾说过,菜市场和超市售卖的巴浪鱼大多为干品,鲜品极难以遇到。巴浪鱼的产量很高,价格又低,渔民捕捞的巴浪鱼,大多将其蒸熟嗮干,方便保存,也省去冷冻冰鲜的费用。由于巴浪鱼多为干品,市面上巴浪鱼似乎没有归入海鲜类,大多放在干货摊售卖。
巴浪鱼是我小时候能经常吃到的鱼类,由于价格极其低廉,也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最常见的主力菜肴。其实,巴浪鱼非常美味,即使做成干品,其肉质依然保留着大海腥鲜的原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海洋鱼类资源丰富,带鱼个头硕大,产量也高,属于大众鱼类。为了便于保存,将新鲜的带鱼用盐腌制成咸鱼,菜市场的最常见的就是带鱼,有鲜鱼也有咸鱼。咸带鱼做法也简单,用清水洗去盐分,以油锅干煎,外焦里嫩,咸淡适中,就是上好的下饭菜,配粥尤为爽口。
小弟给了我一些巴浪鱼和带鱼,回家后将带鱼抹上盐巴腌制,常温下搁放一天,盐味基本渗入,切成小块就可煎炸,一盘香味四溢的带鱼,足于唤起旺盛的食欲。
现在,食物的冷冻保鲜极为方便,海上打捞来的海鲜往冰库里存放,数月之后依然新鲜,便少有人腌制带鱼。另外,流传的腌制食品有害健康的说法,也让大家对腌制的食品离而远之。
不久前,我在推文《爱吃才会赢》说,吃是人的第一需求,离开了吃,生命就失去赖以支撑的物质基础而无法延续。所谓“民以食为天”说的大致是这个道理。小时候的缺饮少食让我对吃没有讲究的可能,巴浪鱼干、咸带鱼这类食物百吃不厌,至今依然让我想念。
一个人的饮食喜好,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基本养成,这种深藏童年舌尖之上的记忆陪伴一生。虽然现在食材十分丰富,烹饪的方法更为多元,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天南海北各路菜系随处可尝,中餐西餐各色餐馆常让人眼花缭乱,吃已经不是问题,吃什么才是问题。好吃者甚至形成立志吃遍天下各种美味的吃货大军,誓以吃遍全球为己任。但小时候存盘的家乡菜的味道,依然无法从味道记忆的硬盘中删除。许多朋友读了《最美味的海鲜》之后,在评论留言中表达对巴浪鱼的各种馋念。
人对童年享用过的食物的馋念,应当是最普遍的乡愁。没有舌尖上的记忆,乡愁便无以依附,有人为了一口最正宗的味道而不辞辛劳奔走寻觅,动力就在于此。前些年我到贵阳出差,当地的朋友董驾车数十公里寻找一家餐馆,就为了让我品尝到他认为的最正宗之贵阳味。在他看来,只有味觉中最纯正的味道,才能准切传达贵阳食文化的精华。
我对吃缺少讲究,但童年食物的味道一直留存至今。虽然有些食物已在餐桌上彻底消失,但余味犹存让人惦记,有欲吃而不得之缺憾。
我也是一个吃货,非典型的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