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俗缺席年味变淡

(2020-01-14 12:24:36)
标签:

原创

时评

文化

年味

分类: 时评
民俗缺席年味变淡

2020年进入第十四天,再过十天就是大年三十,二师兄将随旧岁而去,让位给老鼠来闹春,大年正月初一就到了。

有句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年一节,家家户户盼团圆,在外谋生的人,路上脚步匆匆,赶在除夕那天回到家里。中国人历来就有重视团圆的传统,小时候过年,母亲常说,就是一支草也要带回家,不能让它在外面没地方过年。

老赵自懂事起就感受到,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最具仪式感的节日。除夕辞旧,家家敬天敬地敬祖宗,答谢天地神灵和祖宗过去一年的庇护。初一迎新,家家户户凌晨鞭炮齐鸣,迎春接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阖家幸福安康。初一的一整天,大家互相串门拜年,互祝新春。

如今的过年,缺少了仪式感,过年成为一种机械般的程序,甚至连全家人围炉的年夜饭,也有不少家庭交由饭店打理,在酒楼完成。串门拜年也逐渐减少,频临绝迹,电话、微信、短信替代了见面的问候。

老赵小时候过年,是一个极其隆重的日子,除了有好吃的食物,有压岁钱,还有许多有趣的仪式。比如,除夕一早,全家人要起个透早祭祖先;下午,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春联。傍晚,一家人一起燃放炮竹“跳火群”,从燃烧着的火堆跨过去,再走进家门,意味过去一年的晦气不顺都被火焰烧尽,新的一年平平顺顺,红红火火。这些仪式结束之后,才开始一家人的团年饭,父母总结一年全家经历的事情,派发红包,虽然数额极少,也是一份祈愿。母亲拿出备好的新衣裳,让大家正月初一穿戴。

当时的年夜饭,虽然困于物资的匮乏,餐桌上的菜肴不如现在丰富,但家里喜气洋洋,一家人开开心心,其乐融融。年交界时分,万家齐鸣鞭炮,辞旧迎新,好不热闹。如今,城里不准燃放烟花炮竹,一栋栋钢筋水泥筑起的宿舍楼,也寻不到“跳火群”的场所。

过年的有趣可能在于一种近乎于游戏的民俗,一家人劳累了一年,难得在一起做做游戏,欢乐过节。现在,除了年夜饭,还有给孩子的压岁钱,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本来过年各具特色的各地民俗,变成了由央视主导的那场晚会。大一统的文化,年复一年,民间过年的民俗逐渐被取代,走向淡漠。还有大年初一走家串户拜大年的习俗,也被短信、微信等通讯手段所取代,面对面真诚的祝福,变成冰冷的数据传送,串门拜年,几乎可以申报“世界非遗”。

无论是雅文化还是俗文化,最早都来源于民间,演变为大众约定俗成的习俗。过年的年味淡了,其实质是民俗的缺席,使得本来精彩纷呈的各地除夕过年文化,被“春晚”的大一统文艺取代。习俗被“春晚”挤出本体,年味逐渐淡化,过年便不再有趣。

民族的文化自信,应当也必须包含对民俗文化传统的坚守与传承,当最具中华民族特征的节日,文化硬核频临荡然无存,自信似乎就有那么一点摸不着北了。

一家之言,期待批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