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吊玉门关
标签:
敦煌玉门关旅游 |
分类: 记录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千百年传承吟诵,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位于河西走廊,俗称小方盘城,为汉代西陲重要关隘之一,为敦煌郡都尉治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玉门关遗址距离敦煌市区约90公里,我们从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返回时停车怀古。
据网上资料介绍,玉门关的名称来源于一个传说。
相传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这段传说是否真实无从查证,但玉门关因“和田玉”得名应该是事实。在玉门关,一位看守关城的当地人在收下我们每人两元钱的“讲解费”之后,准许我们进入关城内参观,并展开了一张“玉门关”的复原图说,汉代时候,西域的“和田玉”经此进入内地,均要在此报关,关隘由此称为“玉门关”。
虽然这老兄的说法与网上资料的说法有一些差别,但玉门关名和“和田玉”有关却是一致的。只不过关门镶嵌玉石的传说,更具历史和文化的神秘色彩。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据称面积约600多平方米。西、北两面各开一门,城内东南角有一条不宽的通道,可直达顶部。
站在广漠无际的戈壁滩,凭吊玉门关,遥想当年关城内外,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怀古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玉门关城北门,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
玉门关城西门,遥望一片广漠的戈壁,分外苍凉。
城内东南角通道可通顶部。
玉门关遗址,饱含历史之沧桑,引发人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怀想。
玉门关北门之外的一片沼泽,构成戈壁滩上一幅辽阔壮美的神奇画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