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诗山乡讯杂谈 |
分类: 杂谈 |
诗山是我的故乡,地处泉州市所属的南安、永春、安溪三县(市)交界,是南安市边缘的一个镇。虽是故乡,但我从小跟随父母在外,自小没有去过,诗山一直只是填写履历时的“籍贯”。直到父亲退休之后,才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带着全家回官布村拜访族亲。
官布村颇具田园风光。回故乡的时候正是春季,万物蓬勃,祖屋背后山顶树木郁郁葱葱,祖屋前面一片翠绿的竹林,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竹林中川流而过。那次父亲深情回忆,小时候他在小溪里洗澡抓鱼摸虾,甚是欢乐。小溪给父亲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也在他的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我们回去的时候,看那小溪依然那么清澈,流水那么欢畅,只是鱼虾可能少了许多。
我们家有四位兄弟,四位兄弟又传了四个男孩,在农村可谓“人丁兴旺”,一大家子回到官布村,堂亲族亲赶来问候,虽说相见不相识,但依然倍感浓烈的乡亲情谊。
父亲是独子,爷爷疼爱。虽然家境贫寒,但在解放前,父亲上学至高中毕业,并在当地小学担任校长,极受村人的尊敬。解放那年,父亲走出村庄,到省城上大学,此后一直在外地工作。父亲在官布村没有兄弟姐妹,我们在那里只有堂亲,爷爷当年与别人合建的五间瓦房,也由族亲代为打理。房子虽然没有住人,仅是族亲堆放一些物什,不过平时的清理打扫,回去之后,倒也有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每逢年节,母亲总要寄去一些钱,嘱咐族亲帮买春联张贴门上,除夕之夜代为放点鞭炮。
据说,诗山赵姓很少,大多居住官布村。按族谱记载,官布村的赵姓属于外来人口,乃宋朝皇帝赵匡胤的后裔逃亡至此定居的,按照辈分,我们这一辈是第二十八代。或许是沾了皇室的余光,官布村山清水秀,风景极佳。父亲退休之后多次提出要回老家定居,可能跟他喜欢那里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有关。
父亲一九九九年因病逝世,此后几年,与我们家来往最为密切的一位堂亲也病逝,我们与村里的联系便就少了,回去就更少了。
正当我以为“诗山”可能又要成为履历中的“籍贯”,《诗山乡讯》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故乡的气息,感受到故乡的温情,故乡的关爱,不禁有了如是的感慨。
http://img.blog.163.com/photo/ZWEBFRAAiyDYPfOzk0S-SA==/5662995056441921046.jpg
《诗山乡讯》创刊号·2007年12月8日出版
《诗山乡讯》第二期·2008年3月18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