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的孩子早恋怎么办?
(2010-11-26 12:11:35)
标签:
育儿 |
分类: 亲子教养心理 |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原因是:不是自己的孩子,说什么都会被认为是“站着说话不腰痛”。正因为这个问题棘手,反倒刺激了我的兴趣,挑战一下自己。没有要说服家长的意思,仅仅是在我的经验和思考的基础上,来发表个人的观点。
记得有个朋友因为女儿早恋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我问他那你是怎么看的呢?他回答说,我无所谓(其实看上去并非无所谓,真无所谓也就不会跟我说了),可我老婆着急,在网上问了几个专家。我问:结果呢?他说:一个专家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正常,家长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拿自己这个年龄时候的经验去评判;另一个专家说,现在的孩子这样的行为太多了,医院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孩子去人流,家长要足够的重视,跟孩子谈这个事情的危害、一旦失足将影响终生;还有一个专家说,得跟老师谈谈,寻求老师的帮助,因为这是时期的孩子,处在逆反期,很难听进父母的话。还有专家说……。听来冗长的各个专家的观点,我问朋友:那你们怎么办呢?朋友回答:真不知该怎么办了,更加着急了。我问他:跟孩子谈过吗?他说:哪敢谈啊。我说:那你们了解的情况是什么?他说:也没有什么,只是发现近几个周六孩子都说去学校,可过了一个小时就回来了,我们觉得不对劲,有一次我就跟在后面,看到她跟一个男生一起走大约半小时,也没有身体接触,但有聊,之后,两人分开。我问:你会认为这是早恋吗?他说:不会,其实也没什么(这次身心是释然的)。
通过这件事情,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早恋”是不同的,不仅仅是概念的不同,对待早恋的看法和行为也不同,孰对孰错莫衷一是。但有一点,都是自己的价值判断,没有与孩子讨论这件事情,也没有帮助孩子应对,只帮助家长如何应对。从上述的例子中可以看到,进一步了解了情况,自然就有解了。
对待孩子“早恋”这件事,父母要保护孩子的自尊,与孩子直接面谈,而不是猜测或一味地担心。下面有个例子,为方便我用第一人称叙述:
女儿初三临近中考的时候,我被班主任叫到学校谈心,还有一个女家长也同时被“邀请”了。班主任让我们俩先彼此交流一下。这位家长说:“我儿子和你女儿晚上十一点还互发短信,马上就要中考了,这样会影响孩子学习的。”我问:“你怎么知道呢?”这话引起她的警觉,说:“不信,你查查她的手机就知道了”。我又问她:“你怎么看这件事?”她说道:“我不反对孩子交往,但这么晚发短信会影响学习,尤其是面临中考,我们做家长的得管管。”一会儿班主任来了问道:“你们谈的怎么样?我得跟你们反映反映孩子的情况,马上面临中考了,得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否则考上个好高中很难。近段时间,你们两家的孩子走的很近,课间会在一起说说话,同学们反映他们俩比较亲密。我们的一个老师有一天在车站,看到这个男同学搂着一个女孩,女孩背对着也不知道是谁。我把两个孩子叫过来一起谈谈,你们看怎么样?”我说:“老师,我们谈什么?”老师:“谈谈两个孩子的学习,还有他们俩之间的关系。”我说:“老师,如果谈孩子的学习,我同意,如果谈两个孩子的关系,我不同意。”老师怔在那里,接着说:“哦,不是,我是为了孩子好。”我说:“那谢谢老师的好意,这样的事情让我自己跟孩子说,好吗?”老师同意了。这之后,在一次跟女儿散步的时候,我谈起这件事,说明了当时的情况,表达了我的担心,她听了紧紧地挎着我的胳膊,向我保证她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叫我放心。我发现这之后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是陪孩子长大,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关心他们的成长。孩子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都是成长的烦恼。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作为家长我应容许孩子犯错,而且充分相信孩子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有能力去处理自己的问题,我们要学会等待、理解和支持,如果需要我们要给予帮助,但不会贸然干预。
孩子在初中阶段,情窦初开,是建立自我形象的关键期,和异性交往,我认为是正常现象,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小题大做,但要跟孩子交流,表达我们的担心,提醒她注意交往的限度,什么事情不能做。而且让她知道我们相信她,对她有期待,并期望她能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未必一定名列前茅出人头地,但必须有学习态度。
当孩子与异性交往,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这样考虑:
孩子何为早恋?怎样去界定早恋?
这样的事情发生对我意味着什么?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谁会受到影响?能影响到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能否接受?
我要怎么处理?要不要干预?这干预是为了她还是为了我自己?怎么干预呢?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相信孩子吗?我理解她吗?我相信孩子能处理吗?我给她时间了吗?给她多长时间?
也许这些问题的思考才能真正帮助你应对孩子的“早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