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杀心理怎么办?
(2010-11-17 09:17:16)
标签:
自杀挫折心理战胜自杀方式健康 |
分类: 问题解答空间 |
问题:
我有这种心理好几年了,至少有七八年了,在前几年那时在高中吞了五十颗安眠药。我知道自杀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当遇见不顺心的事时,潜意识里总会想用自杀的方式来解决,一个人时常常会想很多种自杀方式,到一个地方看见一个东西,会想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自杀,比如看到宿舍的吊扇......有时想着想着会更难受孤独。
我想改变,到大学后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乐观的人,我努力了,但是生活中还是还是有了很多挫折,但是都面对过来了。现在面临考研,过大的压力让我最近又开始频繁的想,想到就会独自找个地方流泪。我知道不该分心,但是思维就像不是我自己的。很痛苦。这种心理到底是什么呢?我该怎么办?我的家庭很完整很幸福,但是为什么我总是有这样的心理呢?
回应:
看起来你认为“自杀”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压力下它就会走进你控制你,让你不自觉地去想各种实施方法,以至于形成了一个习惯的思维方式。
你想改变自己,想成为一个乐观的人,为此努力了,虽然努力过程中有挫折,但是你都能面对,并战胜。现在面临考研,过大的压力它又来了,迫使你去想,你感觉思维不受你控制了,好像被它接管了,你担心战胜不了它。没关系,困难是暂时的,痛苦也是暂时的,战胜它一起都会OK。
首先,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杀害或伤害别人的生命,包括自己。所以,“自杀”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逃避问题。我相信你也认同这一点,为此建议你跟父母签订一个不自杀合约,保证不用任何方式杀害或伤害自己,这是你想改变的决心的表现,给自己设一道屏障,告诉自己此路不通。这个合约也是你向“自杀”宣战的宣言。
其次,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人只要坚持21天,就会形成新的习惯。既然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乐观的人,就要形成积极乐观的思维习惯,用积极乐观的词语替代消极悲观的词语,用积极主动的行为替代消极被动的行为,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替代消极悲观的情绪。关键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行动。
第三,让自己认识到挫折困难是个常态。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谁是随随便便成功的,就像你说的,不管你多么努力,依然会有挫折,无论有多少挫折,你依然都能面对,都能最后取得胜利。要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不过坎的人。要求自己事事都顺、事事都做的好,不合理也不现实。人生的丰富本身就包括这种起起伏伏,能享受这些才有快乐。
最后,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信自己是好的,有价值的,且毋庸置疑的。人往往会通过外在的事物来评价人,如学习成绩好坏、钱财多少、地位高低、做事的成败等,这种做法不妥,这忽略了人的本身价值,也忽略了人生的时间性,增加了人的虚荣。想想人死了什么会被带走?去增强和实现这些东西才是人生意义所在。
我支持你,你会战胜它,必要时寻求帮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