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妈妈的日子里
(2010-01-22 15:53:19)
标签:
育儿亲情友情爸爸爸妈别碰我 |
分类: 亲子教养心理 |
——职专学生的心灵故事
2002年3月12日
刚到家门口,饭菜的香味飘进我的鼻子,爸妈的声音飘进我的耳朵,“小伟快回来了吧”妈妈问。“快了吧,放学有十几分钟了。”爸爸回答。“我回来啦!亲爱的父母大人!”在哈哈的笑声中,在爸妈的祝福中,我美美的享用了一顿“生日宴”。
2002月5月26日
2002年5月31日
2002年6月15日
下午,爸爸硬把我送回了学校,还说不好好学习就揍我。“是不是爸爸看我是个没娘的孩子,不想要我了”。我不敢往下想。进教室,一位同学像往常一样问我:“中午你爸做的饭可口吗?”我觉得他明明是在挖苦我。被火烧着似的我一拳打在他的脸上,然后对他一顿暴打,同学们还没回过神来,我已摔门而去。
我又回家去看妈妈了,她还是那样安详的笑着看着我,我放下手中的鲜花对妈妈讲,我要走,去没人认识我的地方,那样就没有人会嘲笑我了,但是,不管要走到哪里我都会想念妈妈的。
2002年6月21日
我一直没去学校,也没回家,我在街上捡瓶子、易拉罐卖钱,为我去很远的地方准备,这是妈妈教的,她说过:“做事前,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
下午刚进门,我就听见爸爸在和班主任谈话,我仔细一听,是在谈我。我知道这事泄露了,我的想法被爸爸发现了,刚要跑就被爸爸几步追上,揪住我就要打。头一次看他这么凶,我都吓懵了。老师走过来说:“别打孩子,这不是他的错,我来说。走,到屋里谈。”
坐下后,老师问我:“你最近都去哪了?”我紧闭着嘴,大气都不敢喘。“听说你在捡废品,你到底要干什么?”我害怕了。“你不说就算了,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同学们很想你,希望你能快回学校。说实在的,我不想说些让你伤心的话,可是有些道理我必须给你讲明白……”
夜深了,我没有丝毫睡意,一直思考老师的话“不错,不管谁失去母亲都会痛苦,但痛苦不等于自暴自弃。如果妈妈知道你这样,她一定会很生气,很伤心的。”是啊,妈妈曾说过,我快乐地学习、生活就是她最大的快乐。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要积极地面对困难与挫折,绊脚石极有可能成为垫脚石。我应该更优秀、更自信,让妈妈在天堂做最快乐的妈妈!我决定,明天一早去看妈妈,然后去学校。我想找爸爸谈谈,一拉门,爸爸就站在门外,说:“才开门!”……
2002年6月22日
我勇敢的挺起胸膛,抬起头,走进了校园。进教室后,同学们鼓掌了,阿张与我长时间地拥抱,我的铁哥们身上的汗臭味让我觉得是这样的亲切和熟悉。
蓝天与白云相配,真得很美;花儿与叶子相称,也很美;我的心情有快乐相伴,很爽,真好!
妈妈,您感觉到儿子的变化了吗?很快的,我洗的衣服与您洗的一样干净,我做的饭菜与您做的一样好吃。爸爸说了,他能做个好爸爸,也能做个“男妈妈”。谁让他做妈妈了,我自己会照顾好自己的。妈妈,您高兴吧?期末考试后,我会拿着优异的成绩单和爸爸一起去看您的……
2006年的点评:
亲人的突然缺失会让人经历否认、混沌、愤怒、痛苦表达和接纳的过程。我们的教育中没有这样的教育,绝大多人都不知如何面对和处理。
亲人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亲人的缺失会打破原有的平衡,产生巨大的压力,要进行情感的分离,精神上会产生巨大的痛苦。要从痛苦和混沌中站起来,自己需要有勇气、智慧和坚强的意志,需要有仪式,需要时间和过程,也需要社会支持系统(其他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等)的帮助。这位同学用日记的形式健康地表达痛苦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同学们的拥抱和鼓励(最好是非言语形式),也会使当事人尽快走出悲痛,使其在情感上重新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
这位同学的成长经历使我认识到: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只能改变该事件对我们的影响。这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信念。人生路上任何磨难都是成长的契机,生存是第一原则,再难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