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习惯思维是非理性的。所谓非理性是指:不符合逻辑,尤其是教条的、或“必须”的;与现实经验不一致;阻止人们去获取他们的基本目标和目的。非理性的习惯思维导致认识曲解和思维错误。这些错误曲解了客观事件的情景,并导致不健康的、夸大的情绪反应。个体不断重复着这些非理性的习惯思维,最终导致自我挫败行为和情绪问题。
个体通过反省、训练以及治疗专家的帮助,努力发现自己是否产生了某种习惯思维错误——非理性的习惯思维。如果没有证据支持某一具体思维的正确性,个体就应该提醒、劝说自己,那种想法或许是错误的,以降低错误想法对情绪的影响。
非理性的习惯思维是个体陷入焦虑、烦恼、愤怒和抑郁等不健康情绪反应的原因,它使你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使你的生活毫无幸福可言。
下面是10种非理性的习惯思维:
1、
全或无思维:你将某一事件、情景或者人看作是黑白分明的,没有什么中间状态。当某人在工作中或在学校中没能够竞争到第一名时,你可能会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
2、
过度概括化:你把某一次的失败引申、扩大化,认为以后遇到所有类似的事情时,都将以失败而告终,因此也只能束手就擒。
3、
消极心理过滤:你的思维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过滤,只关注事物的消极面。结果,你的头脑完全被消极事件充斥着,用偏颇的眼光看世界。
4、
贬低积极面:你草率地忽视、反对或低估事物的积极面。比如,一位沮丧的家长或许会认为,家长自身的修养无关紧要,无须关注或考虑。
5、
头脑解读和算命。头脑解读:我们经常通过他人对我们的反应来妄加推断,并草率、冲动地认为他们不喜欢我们。即使这一判断毫无根据,仍固执己见。算命:我们草率地预言某个人或某件事会让我们失望,尽管没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这一预言,我们仍然根据该预言采取相应的应对活动。
6、
扩大化和缩小化。扩大化:是夸大某件事、某个错误或一个人的某种特性。某个人的脸上或许只有很小的甚至很难察觉的一个斑点,但个体片面地扩大了这一特性。缩小化是降低积极事件或某人成功的重要性。一个抑郁的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都得了良,他可能说班里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或者该学生的家长会说每个孩子都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良。
7、
情绪化推理:指根据自己情绪的好坏而不根据合理的逻辑或事实进行推理。某人受到家人的批评而沮丧时,可能认为家人不接纳、不疼爱自己,但实际上家人非常疼爱她。
8、
应该和必须:你用绝对的“必须”、“必须不”和“应当”等去要求自己、他人、这个世界或你生活的周围环境。
9、
负性标签:给你自己贴上消极的标签或者这样来责骂自己,如“失败者”、“祸害”、“白痴”或“败将”等。去评价你的行为,但不要责骂你自己。
10、
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将不愉快的结果要么全部归咎于自己,要么全部迁怒于他人。而事实上,很多不愉快事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