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寻烦恼的根源(原创)
(2009-12-20 11:18:44)
标签:
励志珍妮信念根源身材健康 |
分类: 情绪压力心理 |
我们之所以自寻烦恼,主要是因为我们把一些希望和期待推向了一个绝对的境地,诸如“应该”、“必须”、“要求”等。这些“要求”和“必须”再加上我们非理性的自言自语的述说,就成了偏执的、不容妥协的非理性信念。当这些非理性信念和荒诞的联结结合时,就产生诸如焦虑、愤怒和抑郁等强烈的情绪。
17岁的珍妮,他只超出正常体重7斤。她站在镜子前自言自语在:“我不能忍受自己超重7斤(荒诞的观念)。我必须有一个完美的身材(一个主要的‘必须’)。否则糟糕透了(荒诞的联结),那样我会一文不值(又一个荒诞的联结)。”如果有一天出去约会,她将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只能自惭形秽!她对自己的消极评价很容易从她的行为上体现出来。
为了有自尊、能自我悦纳,珍妮难道真的需要一个绝对完美的身材吗?不,这真的没有必要!既然拥有一个十全十美的身材对她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珍妮也就只能庸人自扰,陷入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她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和饮食失调(如厌食和过度饮食等)等。
可是,如果将“必须”、“应该”转化为希望、更喜欢和期待,这就不会让我们感到痛苦。比如珍妮说:“真希望我有一个完美的身材。”那就不会是珍妮痛苦。但是因为珍妮把她的希望推向了一个“绝对必须”的程度,而且这种观念又伴随着某些荒诞的想法,珍妮自寻烦恼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珍妮换个角度考虑,就不会这样悲观,相反,会变得更容易适应自己的现状:“我真希望有一个完美的身材,我应该为此不断努力。但是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目标,也并不可怕或糟糕。虽然有些不如意,我也可以接受。我只是不太喜欢超重的身材。”
我们的理性、非理性信念以及自言自语的述说等都产生于童年时代。我们从父母、家庭、伙伴、朋友和社会环境等方面习得了相应的信念。尤其是大众传媒,电影、电视、杂志、流行歌曲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灌输给我们很多非理性的观念和期望。
丽莎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她患有厌食症很长一段时间了,看起来非常消瘦。但是,男朋友却告诉她,“现在你看起来很漂亮,不要再胖了。”男朋友的一番话强化了她的非理性信念,同时也加重了她的饮食失调。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非理性信念,而是我们自己的特殊思维方式产生了非理性信念和自言自语的述说。当我们从别人那里接受或自己产生这些非理性信念后,我们就倾向于不断地强化这些非理性信念和自言自语的述说。我们会持续地重复这些信念,并按照它们去行动。而且一旦产生了这些信念和述说,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它们都会起作用,除非我们主动地去改变和矫正它们。
当你自言自语时,尤其是你心烦意乱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你的语言和使用的字词,因为它们是你的信念得以成型,也反映了你的信念。
应该通过学习和练习,有意识地觉察那些非理性信念,并削弱它们的作用。削弱非理性信念会使你的生活多一些满意,少一些焦虑、愤怒和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