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自由(原创)
(2009-12-18 21:14:20)
标签:
育儿教育纪律来访者大卸八块 |
分类: 亲子教养心理 |
时下流行“习惯决定命运”,要求父母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习惯。但我要呼吁: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形成习惯,而是要经常防止孩子习惯的僵化。
现行的教育重纪律甚于重素质,把纪律看得高于一切。凡是遵守纪律的孩子,就被看成是好孩子,享受各种优待;一旦孩子违犯了纪律,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一律视为大敌,非得严惩不可。父母也常常不自觉地要用纪律去约束孩子,尽力使他们合乎规范。其实,一个合乎规范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完全丧失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
我有一个来访者,他是一个生活严谨的人,极有规律,无论发生什么事,作息时间从不改变。但这么一个讲究纪律的人,却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小,我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精力旺盛,成天都在不停地动。不是碰碎器皿,就是弄坏东西,天天惹是生非。因此,我与父母的战争不断,甚至一天要发生多次。
我有个“毛病”,到手里的东西,不管什么,不一会儿我就给拆了,我的玩具没有一个是囫囵完整的。这自然会招致父母的责骂,当然也逃不过挨揍的命运。可是无论受到父母的多少打骂,我的这个“爱好”始终改不了,因我我太好奇了。
记得12岁那年,我竟然把一块祖辈传下来的怀表给拆了。那可是父亲的宝贝,他十分珍惜,总是戴在身上,不久前出了点故障,还没来得及送修,被我给翻出来了。我想试试,于是大卸八块,零件散落了一地,再也无法恢复了。父亲一看暴跳如雷,一耳光将我打在地上,接着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第二天我就跟一个杂技团跑了。一周后家人才找到我,我依然不肯回家,而且态度十分坚决,我恨父亲,不想再和他住在一起。跟杂技团在一起我觉得自由和快乐,我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直到母亲哭得死过去,我才不情愿地回家了。
从此以后,我学乖了,变得听话,循规蹈矩。
来访者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抽抽咽咽地哭着说的,依然可以看到他12岁时的痛苦状态,眼里充满了孩子般的无助和忧郁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