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诗人:写诗不当饭吃却能温暖我的身体


在这个诗意的春天里,什么人在写诗,什么人在诗歌的田园中坚守,诗歌是不是传说中的风花雪月,诗人是否过着泡咖啡馆的小资生活?记者在几位来自草根的诗人中,感受到一股朴质的情感力量,他们努力的生活,用心创作,希望用诗歌的方式维护着个体生命的尊严——
草根诗人:写诗不当饭吃
却能温暖我的身体
□本报记者 申志远 文/摄
在3月21日世界诗歌日来临前夕,记者走访了我市几位平民诗人,他们的诗歌源于一股来自生命底层力量的敲打,他们的努力挣扎是对个体生命尊严存在的证明,是小人物灵魂深处涌出的真情实感。他们用粗粝的双手写下了一首首温暖而质朴的诗篇,为浪漫的诗歌增添了几许凝重甚至冷酷的生活气息。草根生活的诗人,为生计奔波,虽然贫穷,但是都拥有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们是用笔真实写下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发现自我的动人诗行。
剑东
戳大岗的打工诗人
剑东原名叫金学忠,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歌作品见于《诗林》《诗选刊》《诗歌月刊》及多种诗选本,出版过诗集《阿骨打城头的雪》。
剑东出生在阿城,父亲是瓦匠,13岁时母亲病逝,18岁进阿城农机修造厂当钳工。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诗歌创作,2005年下岗,因患肝病一直靠打零工度日,生活的艰辛没有泯灭他喜爱诗歌的热情。当时,发不出工资的单位不能继续呆下去,他走进了街边那些站劳务市场的人群,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剑东自己在家缝了个工具兜子,装上几件从朋友那里要来的工具,在街上承接零星水暖活,开始了修修补补的戳大岗生涯。他毫不掩饰的自白,我是一个戳大岗的诗人。在冬日里的劳务市场,他写道:我站在人群的夹缝中/像一只咧着豁口的茶杯/吐出了几口热气/等待的日子里/雪花和车辆是两个虚词/散发着城市气息/并且不断重复
命运之神似乎一直在捉弄他,一次重大的工伤事故差点要了他的命,钻床给他的左手留下了终生残疾,时好时坏肝病也常常折腾着他。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一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时候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出来给别人赶工,但还是入不敷出,冬天在锅炉房捡煤渣,夏天四处捡搬新房的人家丢弃的木头。有了女儿后,生活更是艰难,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心境:我要向他们致敬/学会他们的爱/准备好哭泣/磨亮时间寂静的脚印/并且给女儿写下/我——你的父亲/这一生过得多么贫瘠
好在女儿顺利的考入了大学,给这个清贫的家带来了生机。春天来了,他默默地写着,将历尽苦难的人生感悟穿过词语和时间存进诗歌,平淡的面对着日常生活:向阳的花还在开/我们背诵着以爱命名的岁月
云游
蹬三轮的漂泊者
48岁的王永东原在南极市场蹬三轮车送货,他上世纪80年代在哈尔滨文学院学诗,在《诗林》《青年之友》上发表作品。年轻时,王永东被分配在南岗劳动服务公司下设的大集体厂工作,跟车送货,批发服装。后来下岗,他就四处为衣食奔波。这些年来,他频繁的更换工作,在基建工地开过龙门吊车、搅拌机,在保安公司干过保安;做过药品推销员,肯德基送过外卖;修过汽车水箱……他遇到过很多机会,也错过很多机会,只有写诗从来没有放弃。他出过诗集《多梦青春》《飘》,给自己起个笔名云游,生活虽然清苦,他赚了钱,就去漂泊流浪,他曾去过海南岛看海,也去过山东济南老家寻根。春天来了,他还突发奇想的要买下一家农舍来养老。他写道:我跑到原野去放风筝/上下飞舞飘着我孩子的梦
王永东一直没有结婚,他有过难忘的初恋,更有不为人知的情感经历。他和年迈的父亲住在永和街上,休息的时候,他去图书馆和书店看书。他喜欢徐志摩和普希金,他说他和其他诗人不同,他是社会中最最普通的劳动者,为了生存,要靠自己诚实辛苦的劳动挣钱养活自己。对未来他充满信心和渴望:
不要以为风动的足迹/没有人寻找/不要以为心痛的故事/没有人知道/生活中注定有泥泞/但我要无所畏惧的走过
刘禹
追求自由的摄影者
1963年出生的刘禹住在中央大街附近的一幢老房子里,他家里到处都散落着各种文学书籍。1985年电大毕业后,他在一家集体公司做审计员,上了几天班就再也不去了。他是读了惠特曼的诗“在有男人和女人的地方,英雄们总是追逐着自由”后,茅塞顿开,觉得上班是在浪费有限的生命。他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写诗摄影,到处流浪,他的爱人理解他,和他一起北漂。他在北京798搞过展览,卖过自己拍摄的摄影作品。作为自由诗人,出版过诗集《浪费》《试衣间》,在《诗刊》《北方文学》上发表过诗歌,他的摄影作品参展平遥国际摄影展。甚至,他还去中央美院讲过摄影课。他是靠微薄的稿费过着简朴的生活,不讲究吃喝,每天上午写作,下午就在城市乡村游走采风,他在诗中写道:我还要受煎熬/我的苦日子还不够
他的孩子才11岁,在他的辅导教育下,写诗绘画都很拿手,他家里的墙上都是他儿子画的画。我还在一本笔记本上看到他的孩子写的儿童诗。我去采访的时候,刘禹正在为他的孩子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屋子堆满了他收藏的品质书籍。喝着他自己研磨的咖啡,听他回忆北漂写诗的传奇,你能强烈的感受到他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临别时,刘禹为本报读者写了一首小诗,名字叫《致敬世界诗歌日》:行走在中央大街/诗意在孩子们的笑脸上弥漫/下午的阳光很美/春天真的来了/生活仍要继续
世界诗歌日
无论民族、无论肤色、无论年龄,凡是热爱诗歌、创作诗歌的人们,都把每年的这一天,视为全世界诗人自己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