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少帅”,电视剧说的准确吗?
●关于女人,张学良是风流将军吗?
●关于东北,日本人惧怕“张大帅”吗?
告诉一个
你所不知道的少帅
凤凰新闻主笔刘三解另类评说东北枭雄
□本报记者 申志远 文/摄
刘三解原名叫刘嵩,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属狗,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有过纸媒及网络的从业经历,作为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他喜欢在浩如烟海史料里寻找历史的真相,相信任何未经史料验证的传说永远只是传说。他所撰写的“胡雪岩”、“汉武帝”、“鸦片战争”、“张作霖父子”系列文章引起网友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被网友们称为“历史玩家”。
昨日,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刘三解,应黑龙江出版集团、黑龙江新媒体集团邀请在果戈里书店举办了《时势造枭雄:历史上的张作霖父子》讲座,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刘三解。
老子英雄儿混蛋吗?
刘三解:我是通辽人,小时候听单田芳的评书,对张作霖有所了解,如果没有张学良,张作霖的一生在历史课本上的分量可能都超不过一页纸,可他生平细节的知名度甚至远远超过他儿子。而张氏父子在历史的语境中,反差太大,张学良有一个被推倒的过程,张作霖有一个被梳理的过程,这个很好玩。早年间张学良的故事来源于电影电视剧,是正面的,张作霖的故事流传于故事演义,是被忽视的角色,某种意义上形象是纯反面的。
后来,随着凤凰卫视的3集纪录片《世纪行过》和日本NHK访谈的播出,张学良口述回忆录的发表,他们的历史评价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清晰了,还有就是互联网的流行,使地方史料公开化,让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地方史研究成果上网,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真实的张学良。我个人认为,张学良有点混不吝,在很多事情上有点富二代的任性。所以,《少帅》播出后,观众认可的是李雪健演的张作霖,争议的是文章演的张学良。这很有意思,也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越来越客观了。
有混血二房,不认识胡蝶
刘三解:随着张学良自己的百岁口述史在大陆的刊行,风流少帅早就不再是早年间一个原配于凤至、一个二婚赵四小姐的二人转故事了。
按照张学良口述史他本人的说法:“人家是因为我的权势而来,这也很有关系。还有我就不说了,我再说这个你就明白,女人要沾上我,她就不离开了。我要是年轻人,我就开课了,讲怎么管女人的事情啊。我告诉你这个,中外都算上,白人、中国人,那个嫖的不算,花钱买的、卖淫的不算,我有十一个女朋友,情妇!我的情妇算一算有十一个。”张学良的第二段正式婚姻是谷瑞玉,是有名有份的妻妾,他晚年口述几乎没有提及,谷的经历和出身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天津杨柳青大户出身,姐夫是东北军军官,与张结缘是在1922年;一说她是佳木斯小学老师被土匪“老战东”抢做压寨夫人,张学良出兵解救,时间应在1920年秋。二人婚后,谷瑞玉跟随张学良参加过军阀大战,而谷因为是中俄混血儿,体态丰腴,见过的东北军将领回忆时称她为“大洋马”。
张学良的轶事里还有没事儿的人被扯进闲篇。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受到全国上下的唾弃,广西大学校长、国民党元老马君武写了一首《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赵四、朱武、胡蝶,这三个人名真是戳在了风流将军的肺管子上,赵四自不必说,胡蝶是当时的电影明星,后来的回忆录中早已澄清,她根本不认识张学良,更不必说一起跳舞了。而对于朱五,晚年张学良亲自澄清:“朱五就是朱启钤的五小姐,她是我秘书朱光沐的太太。他俩结婚的时候,是我给他们主婚。她小的时候,我就认得她,我同她的姐姐是朋友,仅仅是一般的朋友关系。她的四姐还嫁给了我的一位副官。这首诗我最恨了,我跟朱五不仅没有任何关系,我都没有跟她开过一句玩笑。”
“假如张作霖不死,
日本不敢打东北”吗?
刘三解: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固执地认为,是张作霖的手腕与威望压制了日本直接占领东北的野心。
事实上,日本上下都没把张作霖当对手。对于这段历史,皇姑屯事件的策划者河本大作《我杀死张作霖》这样回忆1928年4月,日本关东军已经准备直接出兵占领东北,缴械奉军,逼张作霖下野,根本不存在什么畏惧张作霖所以不敢图谋东北的情况。在河本大作的眼里,奉军基本上就是一支不堪一击的垃圾军队,当时,日本最害怕的都是英、美,而不是张作霖为首的奉系集团的“谋略”、“实力”和“胆量”,所以,说什么“假如张作霖不死,日本不敢打东北”,纯粹是国人为张学良不抵抗放弃东北的无奈牢骚罢了。
张学良和哈尔滨
关于张学良来哈尔滨活动的细节,已经被历史所淹没了,但是从相关历史人物的回忆录和著作中,除了他来佳木斯、延寿剿匪的经历史料多有记载外,还是能够感受到他在哈尔滨的踪迹的,
张学良公馆原址就在现道外区景阳街的新闻电影院,1925年夏,张学良在哈尔滨筹办滨江面粉股份有限公司,他买下了这里作为自己的公馆。
张学良在哈住留遗址还有当时东北政界名流马忠骏的贵宾楼,现在和平邨宾馆的院内。马忠骏时为中东铁路交涉总局总办,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张作霖的铁路高级顾问。
张学良在哈尔滨经办商贸实业时创办的银号旧址,在现南岗区永和街口附近。曾是建设银行哈尔滨分行的办公楼,于上世纪80年代被拆除。
还有哈尔滨工程大学院内的文庙,有张学良撰文的石碑,1929年,年仅28岁的张学良撰写了《哈尔滨文庙碑记》,近500字凝炼精辟的文章,描述了哈尔滨当时的地理环境。
观点
对张氏父子的评价
刘三解:张作霖是旧式枭雄,行事方式是有枪就有钱、官场拜干亲、义气带队伍。这是他的世界观,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宗旨,而且他善用人,会用人,用对人。
张学良是新式军阀,纵观他的成败,军事上能够认识自己的差距、外交上能把握格局、知道民族意识觉醒的力量,面临大事情有大局观但无大魄力,在控制团队、扩张势力和保存实力方面有小算盘无小耐心。这也是他个人命运沉浮的关键。比如他年轻气盛有余,深谋远虑不足,做事不计后果,晚年说话不负责任,比如晚年回忆跟他有过关系的女人,先是不说人家的名字,说着说着就报了名字,大节上不糊涂,细节上太随性,富二代任性一辈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