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丁堡前沿戏剧展看着我倒下元味文化 |
分类: 戏说 |
20121026/大剧院小剧场/★★★★★
本文转载于2013年1月6日姑苏晚报http://epaper.subaonet.com/gswb/html/2013-01/06/content_250165.htm
1.
“搞啥百叶结!”,这是后座爷叔在确认演出结束时的小声嘟囔。
对很多观众来说,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经历。演出还没开始,主办方就招呼数十位观众站到舞台表演区后方面对观众,齐齐立在事先划好的白线上,还给大家发放相机,不仅鼓励拍照,还可以打闪光灯。演员还给大家分发罐装饮料。像是来到了PARTY现场,而不是剧场。演出的过程里则不断有‘杂耍’、甚至是刺激性的表演,比如口吐乒乓球、双手伸展托举拧掉了盖子的超大瓶可乐、从半空中将可乐灌进坐地仰面的演员的口中、女演员脚踢带妥头盔的男演员的头部等。乍一看,像是一场闹剧,撩拨着你的神经。
2.
然而这仅是表象。
本剧讲述的是一名不断挑战人类极限的青年的心路历程。从一开始,‘他’就明白,所有人都在“看着我倒下”,但是这又怎样呢?就像‘她’所说的,只有两种男人,一种是‘他’,一种是‘你们’(指着旁观者)。呈几何级增长的围观者的疯狂反应将巨大冒险带来的征服感和成就感投射成直接的刺激,推动其不断放大自己挑战的极限。剧中,青年人‘他’与生俱来的挑战精神令人深为触动,大部分人的一生循规蹈矩,也总有一些人为新的规则的出现而甘愿牺牲。那些个特立独行的念头,有时埋藏在我们的血液里默默潜行,有时化成莫名的愁绪缠绕心头,但是在这个很多人在一起的夜晚,大声的喊出来,或者为别人喝彩,还有比这个更过瘾的方法吗。当最后的场灯犹如‘他’的生命一样渐渐熄灭的时候,我与‘她’一样坚持:演出不停止,让这一切继续。因为,这定也是他的愿望。
它没[安德鲁]讨巧,也更加冒险,坐在后面的我从一开始就想看它怎么收场。整部剧就‘他’和‘她’两名演员,却要表演出一个接一个惊心动魄的极限挑战场景,于是该剧的方法就是充分运用场域和观众,更精确地说这两个因素在本剧中占据的地位和作用远远超过其他作品。演出前和过程中时不失出现的气氛调动,其实是创作者为了营建起一个群体活动的聚合场域,比如人山人海的演唱会现场、摩肩接踵的酒吧——绝不是正危襟坐的剧场,人群集聚的场域总会迸发出一种让人的理性稍稍休息的神秘气息,就像微醺,让人们的情感更易于激发和表达,直至疯狂。这样的场域为两条线索埋下可能:一为前文所述,围观者的狂热成为不断刺激‘他’前行的直接力量,二则令观者无意中成为结局的共谋,两条线索相辅相成,又独立成立,走向各自的归宿。也因此,这部作品非常依赖现场感的营造,需要观众一开始就能有全身心的投入,甚至就是作品不可缺少的演员,舞台上通常所见的“第四面墙”从一开始就是被打破的,而且观者需要不断变化场合,调整情绪,一同将作品推向结局。
场域和观众具备以后,就是创作者的事了。前文所述的各种‘道具’绝非简单的耍宝,而是紧扣剧情和观者心理的变化,无论乒乓球、头盔、自行车、托举的可乐、冒泡的可乐……,俱以有限空间里可以运用的手段,通过对节奏、效果和观者心理期待的微妙把控,达成对认知上的现场还原。比如争议性的‘她’脚踢戴着头盔的‘他’,是对‘他’在挑战过程中痛苦煎熬心理的还原,等等。
3.
或许是场地的原因,很多观众似乎无法进入创作者设定的情境。很多注意力停留在一个又一个‘动作’的本身。尽管组织者煞费苦心,将一部分观众请到了正对观众席的表演区一侧,模拟出了近似酒吧的一半场景,但半边场域仍然是透开的,大部分的观众仍是安坐在“第四堵墙”以外,以过往的观剧经验,静候自己的心绪被击中的刹那。于是就有了当场灯亮起时后座大叔的牢骚。
这一刻,表象成了假象。
这个假象同时也是当下内地戏剧市场现实情境的一种投射。目前的上海演出市场可谓红火,每年一度的国际艺术节名作不断。尽管这些年专设了不少的‘低价票’深入民间,但媒体所及,更多仍停留在总结式的表彰和对节目交易额的算计。而这些,本质上只是文艺表演节目的博览会和交易会。一个真正的国际性的艺术的节日,唱主角的不应该是交易和歌颂,而是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的碰撞、最新鲜的社会现实与思潮的交流、各种色彩的艺术思想和创作理念的交织,艺术和文化即使在最后凝固为明码标价的商品或者验明正身的政治宣传品之前,都应该是流动的、鲜活的和充满张力的。
可惜,在这个功利到巅峰的时代里,观者不仅很少这样的机会,连基础的戏剧教育都普遍缺失。以致在这个迎合市场的戏剧舞台上,一方面戏剧精神的内核不断被肤浅的逗乐和感官刺激所娱乐化,而另一方面观者亦缺少必要的参与精神和娱乐精神,以为戏剧就必然是你说我听,你演我感,以为戏剧就必定要出现在剧场里,剧场里存在的也必定是相近的形制。当我们走进剧场却发现来到了酒吧以后,这样再小不过的‘戏剧冲突’都让我们无所适从。
所以,我们没有艺术节。
我们需要艺术节。
----------------------------------------------------------------------------------------
注:上海俚语,近乎‘搞什么名堂’的意思。
----------------------------------------------------------
演出时间:2012年10月26日-28日 周五-周日 19:30
演出场馆:上海大剧院-小剧场
导演:詹姆斯·斯坦豪斯(James Stenhouse)
演员:吉玛·潘汀(Gemma Paintin)
詹姆斯·斯坦豪斯(James Sten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