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去过开封

标签:
开封崖山之后已无中国元味 |
分类: 城池 |
究竟有没有去过开封?
当媒体上开封准备千亿投资清空老城打造旅游的消息传来,成了一个困惑自己好久的问题。记忆里的自己,站在环湖路边,老式的公交车接踵而过,再无其他。那就去一次吧。朋友们听说后纷纷摇头:去一个假古董的地方吗?我知道,一城又一城都层层叠叠在地下,但就是现在的,也要消失了呢。
航班只有到郑州。按着长途车售票员的指示来到去开封的长途车等候处,只见一溜车排着,却遍寻不到任何标识,跑去问工作人员,眼皮都没抬:车上有牌子。车上哪里有牌子呢,还是靠问才算解决问题。短短一个小时,邻座的地板上已是满满的橘皮和塑料袋,小心地跨过去才算踏上了开封的土地。
不过这不算什么。开封就像一个勤劳的清洁工,仿佛天地间一直在大扫除,从来没有歇过,满世界灰蒙蒙的,地面上、屋顶上、树叶上……夹杂着垃圾,连阳光都显得不精神。但是景点的票价很精神,不要说那些有“大型表演”的超级新古董景点,即便是孤零零的繁塔也要10元,小小的包公祠30元,而在30元的铁塔公园和40元的大相国寺里人车还要抢道,每一个人只要买了门票就可以坐着私家车和出租车自由出入这些本来就不大的地方。
即便是高昂的票价依然阻挡不住人们的热情,游客在繁塔上留下的各种印痕教人触目惊心,不少佛像的头像边便是游客的大名,这与当年捐石建塔留下的纪念石刻形成鲜明对比。粗粗一看,有88年的,也有08年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所有相对那些亦化成政府提款机的所谓的景点,还不如去街头逛逛,比如还是大相国寺,竟然被熙熙攘攘的市场所包围,在这里才有最鲜活的开封人和开封的表情,有一座城池存在的基本价值和意义,也是这一程算是没有白来的证明。
晚归的街头,仔细辨认着路牌和两旁的建筑,我到底是否来过这里?突然,“啪!”地一声,只见一妙龄女郎从时尚购衣店里甩出一只空水瓶来,一边翻滚着一边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从此我停止了思考。
灰色的开封,让人想起冬天的山西
古吹台下的河道早已干涸
建筑廊檐下贴着“此处危房切勿靠近”的告示
入口处的小卖部空关很久
那里透出的破败感 似乎一直萦绕在这座城市的上空
吴刚、真武大帝、妈祖……
小朋友听说要拍照 马上摆出一个酷酷的造型
美得比任何景点都灿烂……
亮点是座椅。。。
你也别看错重点……
模特脚下还少一个……
小朋友累了,就在摊子上睡,小皮球远远的停在角落,母亲则忙着刺绣
这里还流行……
无题二
站台的屋顶已经取走 新的不知何时建起
远处的电子信息屏
歪斜着身躯
似乎准备说些什么。。
繁塔很有意思,当年被拆剩三层,至今保存完好
石上刻有各家的捐赠者姓名
塔身内外都是佛像,这是塔外身,离地面近的佛像被损坏明显
总是要来点吃的吧……
您尝过吗?
其实一看便知 食材都来自齐善斋
遍地是私家车
遍地是灰尘和垃圾
遍地是富丽堂皇的庙堂与高楼
遍地是残败的废墟
铁塔公园里,夕阳残荷
一座城池的前世今生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