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昆[南西厢]

标签:
苏昆南西厢西厢记吕佳俞玖林朱璎媛元味昆剧 |
分类: 戏说 |
20120519/苏州公共文化中心剧院/★★★[★]
简洁的舞台布局,流畅的叙事手法,三小时的演出,却几乎每一个场景设计均如铆钉般缝合,本次苏昆的[南西厢]如用时下市场上的舞台剧标准来衡量,已具相当水准。
全剧萃取传统折子[游殿]的叙事要点作为开头,交代两人的缘分初定,其后,直到老夫人悔婚,都是在快速的场景切换中完成,包括人物的出场、动作交代以及简练的人物语言。更多的表演时间留给了传笺、赖笺、佳期等主要片段,整体文本创作手法十分老道。剧中,通过崔莺莺在传笺时的“蒙骗”红娘、跳墙时的假意“抓贼”等场景的叠加,十分清晰传神地描摹人物连红娘都要回避的羞涩心理。作品以莺莺与红娘长亭送别为结束,一改大团圆的惯常手法。
新戏的创作无非两个途径,一是从外部接入,一是由内部延伸。本剧当属前者。正因此,作为初次接触昆的观众,不仅可以得到一次较完整的艺术欣赏,也可略窥昆之特色。但从昆的角度而言,显然是大量妥协的结果。一开头的游殿,因为全部拆解了为剧情服务,因此传统折子里的精妙无法呈现。上半场剧情‘拥挤’,游殿、寺警、悔婚、听琴、传笺、赖笺,一共有六折之多,快速的场景切换,显然无法让观者沉淀下来潜心慢品,如悔婚一折,听闻老妇人让二人认作兄妹时,莺莺、张生、红娘三人如集体舞蹈一般的‘强烈’反应(后有图为证),尽管可在短时间内让观者明白,但亦仅止于叙事。而下半场只有佳期、拷红、长亭三折,更靠近了折子戏的表演而呈现出更饱满的艺术张力。
由此可见,两者创作手法尽管看似相向而行,却彼此依靠。失去前者,后者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演出,而失去后者,前者将彻底丧失立剧之本。两者之度如何拿捏,费思量。
就本剧目前呈现效果而言,尽管创作手法成熟,整体感较强,但给人以较深艺术感染力的内容还不多。把故事说好,是新排戏的第一步,如何提高艺术质素,则是关键的后一步。人物精略,但并非都很成功。比如书童一角,就显得薄弱。其他角色中,红娘光彩照人,不愧南西厢之魂灵人物,老夫人中气十足,十分压台,张生限于嗓子,殊为遗憾。作为新排剧目,常会在灯光上做文章,本剧亦不免俗,灯光设计很是丰富,亦致很多时候来不及追光,小状况频频,由于夜景多,故与其他很多新编戏一样,多用冷光,而且整体光线晦涩。其实,观众自有分辨能力,戏剧的创作当把观者的思辨空间包含在内,如此可更进一层。
-------------------------------------------------人物-------------------------------------------------------
红娘:吕佳
----------------------------------------------剧照---------------------------------------------------
---------------------------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