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俞]收官·张静娴老师[痴梦]蔡正仁先生[迎哭]

标签:
纪念俞振飞诞辰张静娴蔡正仁岳美缇昆剧痴梦迎像哭像元味文化 |
分类: 光影 |
20110715晚场/天蟾
1.四个痴梦
尾场最后是熊猫。
原定先是岳张两位老师的[亭会],因岳老师感冒而改为清唱[桂枝香]以及张静娴老师的[痴梦]。不长的时间里,看了四个版本的现场[痴梦],先后顺序是梁谷音老师、张静娴老师、省昆的徐云秀老师和苏昆的陶红珍老师。对照起来特色各具。梁谷音老师的崔氏走心,硬生生将一个颇为乡邻坊间茶余饭后所不齿的看上去已经在道德天平上板上钉钉的人物,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可怜女子,而且你看着看着,很快就会忘记了梁老师自己。张老师表演的崔氏堪称教科书典范,尤其是上一回在上戏剧场的首度遇见,动作程式极为讲究,每一个神态的细节都极为精到,尤其最后的那一连串的笑声,慑人心魄。徐云秀老师的崔氏性格极为强大,气场大,性格强,因此人物的形象极为饱满和立体,有一种不由自主将观者吞没之感。陶红珍老师相对温婉,更像是一个从江南水乡走来的普通家主婆,她没那么坏,没那么恶毒,只是一个市井小妇人,有点势利,目光不远,比较实惠而已,甚为真实可信。
一个简单的[痴梦],居然就有这么多不同的版本,亦足见昆剧的魅力于一斑。
2.一个蔡伯
如果说四个[痴梦]皆精彩的话,如今长生殿里的唐明皇则只有蔡老师才能达成化境。
[迎像哭像]对演员的要求极高。据说以前蔡老师演此折,前一日开始便开始寡言蓄力。但此番不仅要连演三晚,而且作为纪念场的核心人物,舞台上下各种周旋,至大轴已是勉力。可尽管如此,其整体上给观者带来的巨大的悲恸的压迫感依然极为强大,演出大幕落下后,仍憋在心口难以释怀,接连两场皆以悲剧收官,给本次纪念演出画上了浓重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印记。
然而更令人深刻铭记的,是这连演五场的纪念专场背后,所折射出的浓浓的情怀。以蔡老师而言,谁能做到以七旬之高龄,如年轻人一般一丝不苟全情投入无怨无悔。我想,支撑着他的,除了对昆曲事业深入骨髓的热爱,更是对老师那浓于血的脉脉深情。
上次在泉州看幼清姨的纪念演出,曾发出关于‘戏以人传’的感叹,此番再一次得以印证。如果没有感恩之心,没有对前辈、老师出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又何谈传承号称人类非物质遗产的昆曲呢,又如何传递以真善美为最基本内核的戏剧能量呢?
这是老师的垂范。
一年一度的夏训已经开始,老师们又开始了辛勤的教学。其实,学习早已开始。
岳美缇老师清唱[亭会]‘桂枝香’
[痴梦]★★★★[★]
崔氏:张静娴
剧照:
--------------------------------------------------------------------------------------------------
[迎像哭像]★★★★★
唐明皇:蔡正仁
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