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正的危机 这是最后的斗争

标签:
这是最后的斗争雷恪生话剧元味 |
分类: 戏说 |
20101020/艺海剧院/★★★★[★]
这是国话带给上海的号称第一反腐剧的作品。故事描述的是一个老离休干部大家庭在大年三十家庭聚会,五个子女除了平时照顾老人的小明以外,都从其他各个地方赶来,有早年寄养离散后来尽管相认但第一次上门过年的大女儿,有最完整继承了老人的精神财富的大哥大明,有丈夫是厅长的二女儿,有一根筋的去年因跟老爷子大谈社会腐败而搞得聚会不欢而散从上海赶来的二明。尽管是主旋律作品,但人物个性鲜明,语言鲜活灵动,让身边带着‘作业’(貌似大片的组织来的观众,据说要写观后感,是否属于干部教育尚未证实,但在艺海这个地方演出却也暗示着什么——这尚不是一部真正面向大众的演出),平时很少接触甚至第一次接触的观众们连连叫好,至少耳畔频频听闻这样的评价:哎,迪格话剧还蛮好看咯!
这个严格遵循三一律的话剧,让最近穿梭在各类实验作品里的我倍感轻松和舒坦。而他的好看,对于周遭的观众们而言,既有人物生动的原因,有场景亲切易懂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这样反映中国当下现实题材的作品,他说的是当下中国人真实的语言,它所折射出的是当下真实的生活。很多语言,很多台词,之前网上说是震撼,激烈,其实是因为他们用的标准不是生活,而是媒体的屏蔽底线。是的,当下的我们,从几时起,人人在说的,却不能在舞台上网络上媒体上说,人人在感受到的,却不能在舞台上网络上媒体上分享,即便你换着法子说换着法子分享,也要被归入‘非主流’‘实验’‘先锋’‘民间’‘业余’……那么我们舞台上媒介上的主流又交给了谁呢?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未来都要交给谁呢?!
《这是最后的斗争》,如此大胆、直接的题目,有点令人觉得不真实。但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原题目:“大过年”。是的,看起来温馨而幸福,却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这才是当下最真实的写照。作品整体流畅,在原创剧本严重稀缺的当下尤为难得。不过值得商榷的是,大女儿儿子小健这个人物在一众真实、生动的人物中间显得突兀和僵硬。倒不是说他的性格和价值取向,而是过于脸谱化和功利化,有为了推动剧情而扭曲人物正常逻辑之嫌,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物自身性格特点的形成。此外,作品的尾声限于平淡,老爷子在得知二明出逃的消息后的反应过于简单,中间还夹杂了一段小健的戏,尽管从整体表达来说是需要的,但夹在此处很令人无奈。老爷子几次闪回中的最后一段也令人遗憾,难道不能老爷子坐着不动,追光之间下来么。等待二明,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尾,但如果收得更洗练、有力的话,就更精彩了。
当《这是最后的斗争》得到中央部分部委的关注,并且出京巡演的时候,我们看到与其说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不如说是一种指定式的自我检讨。对的,是指定式的。即便是人人见到的,人人看到的,人人感受的。这才是我们当下真正的危机。
----------------------------------
演出单位:国家话剧院
出品人:周志强
监制:严凤琦
制作人:刘铁钢
编剧:孟冰
导演:吴晓江
舞美设计:顾明
灯光设计:卢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