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肉馄饨
(2010-09-20 22:41:31)
标签:
元味世博人家王家沙 |
分类: 随笔 |
一早把老太太顺到姨妈那里,俩老太太会合了去赴宴。话说她们表姊妹兄弟们,无论同城的,还是天南海北的,一晃又有十来年不聚首了。这不,早在半月前接到电话,说是因为来上海看世博要大家聚一次开始就不断惦念,电话里头,方姐姐,四哥哥,平妹妹,语速慢悠悠,糯笃笃,仿佛不是七老八十的暮年,依然是当年儿时的弄堂口、厅堂间……
中午在王家沙吃饭,这个时段很少来,发现生意极好。和两位老阿姨分享四人桌,她们刚离席,立马就有候补跟进。这回是三位老人,明显是坐我身边的老太太为首,领着一老夫妇就坐对面。老太太七十多的样子,衣着朴素干净,人看着清瘦干练。
老太太等仨刚坐下,就开口:那楼下呀是吃普通点咯。迭戈尼楼是点特色咯,迭戈花肉小馄饨,阿拉每人一碗哪能?顿了顿,见对面老夫妇犹豫,就接着强调:花肉小馄饨,花肉,花肉(上海话,虾肉。在上海家庭的餐桌上,虾一直是被视为平民珍馔,馄饨是沪上人家之爱,各么虾肉馄饨就是爱中之珍了)。对方总算达成一致。老太太遂继续往下点:响油鳝糊!鸡鸭血汤!这回与‘花肉馄饨’不同,语速极快,看上去根本没有给商量的余地,也好像是蓄谋已久。
这时对面老伯就显得有点拘谨,只是喃喃着说:吃忒脱伐?吃忒脱伐?老夫人则没有言语,只是毫无目的的看着菜单。老伯接着说:菜就勿要点了,还是点心吧,……雌饭糕?老太太搭话:迭戈我咬勿动了。老伯语速急迫起来:我行的,我行的!……还有,小笼……小笼。转头看看夫人,又加一句:……饺子……饺子。服务员一边回话:饺子卖完了。老太太对着老夫人搭腔:上海人啊,勿大吃饺子咯。说着转头朝我的盘子看看,接着说:上海人喜欢吃春卷……。老夫人第一次出声,用普通话说:没关系。
尽管是二楼‘雅座’,但王家沙照样是先买单再上菜。服务员记完菜单,对面老伯的手刚放上桌面,老太太就急忙把钱包掏出来,一边对着老伯急急的说:侬嘎许多辰光才回来迪么一趟,下次我去黑龙江侬再请我好哉。老伯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着点头,脸上也没了刚落座时的局促表情,眼角的皱纹愈发荡漾了开来。
服务员下了单,三人的神情一同松弛了下来。这时老太太从手提包里取出了一个塑料盒子,原来是凉拌黄瓜。看起来这盒子不是乐扣乐扣的,汁水沾满了装盒子的塑料袋。老太太瞧着挤压在一侧的黄瓜,略带夸张的轻呼:啊呀,怎么这么少了,装的时候是满满的啊。然后抬起头,看看老夫妇接着说:是我今早新鲜做的,用麻油拌过的。年纪大了,吃点素。来,我们都一起吃点。
转眼,雌饭糕送了上来,大大的三块。老伯夹起一块对夫人说:早上啊我在楼下买八毛一块,这个是五块钱三块,尝尝,尝尝。然后一边欢快的咬饭糕,一边对着鳝糊反复下箸。片刻,老伯跟夫人打了声招呼,又把剩下的那块雌饭糕夹了过去。须臾,花肉小馄饨上桌,老夫妇俩都像是吃菜般,先是夹一颗到盘子里,再慢慢品味。说起这个王家沙的小馄饨,确是一个招牌,论个头远远大于一般的小馄饨,论价格比我正在吃的蟹菜肉大馄饨还巨(贵)呢。看着他们一桌的点心,一边心里暗自嘀咕,这回老太太算是真破费了呀。正想着,小笼登台,热气腾腾的上来了两笼,老太太急忙把笼屉往对面轻轻一推:你们,一人一笼!语气跟之前点鳝糊和血汤时一模一样。老两口这回也不推辞,急忙忙一人夹起一个,动作生猛了些,结果汤汁满溢在餐盘里,很浓,很香。
-----------------------
晚上咱家的老太太兴奋地说,四哥哥真好,特特地地跑了趟城隍庙,请了扇面来自己书画,给每人准备了两把作纪念。嫂嫂一定要让哥哥带蛋糕来,大家分了,就是太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