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缘自慢生活【南京·南京系列3】

标签:
美食南京盐水鸭狮子头扬州干丝卤冬菇软兜大牌档绿柳居烤鸭包元味 |
分类: 饕餮 |
南京菜很有意思,一方面有浓重的淮扬特色,一方面很多地方又有清真的风味,而江南一带的常规小吃也到处可觅。
这些菜里首推盐水鸭。其实这次重访南京前,印象里的盐水鸭莫过于咸和肥,除小时候馋曾一度向往后,兴趣便渐次递减。然而这次却有了重新的认识。首先尝了绿柳居的盐水鸭,觉得比印象中的大为改观,有点类似咸鸡的感觉,有清雅之感。
尔后品尝了金陵饭店梅苑的盐水鸭,则觉惊艳。此味或只天上有,如此肉质柔嫩、鲜香的盐水鸭,实实堪称极品。饭店的刀工、摆盘也极好,几令人不忍动箸。始明白为何西餐里除了牛排鳕鱼还会有鸭胸。离开南京的时候,特意带了几只回沪,得以一窥全貌。只见此鸭色白而略带玉色,个头大却绝少脂肪,破开鸭膛,香味浓郁,鸭腹内藏有硕大的鸭胗,切片而食,酥嫩咸香。最后一点鸭头骨脖子等拿来和潮州丸子、娃娃菜一起煲了个汤,不用加盐,汤温润如玉,浓而不艳,有一股清鲜之美。直到今天还令人念念不忘。
在梅苑,还第一品尝了淮扬菜里的软兜。点菜前我问服务员软兜与鳝糊的区别。服务员想了想说,后者是油后加的,前者是煮菜时就加的。及吃完,发现差别远非如此。鳝糊我自小喜欢,当年也颇擅长,后覆响油没错,但不等于做菜时没有油。这软兜看起来用的应该是鳝背条,而不是鳝糊里用的鳝丝。记得有一次去同学家做这道菜,第一次下菜场采购原料,才知道市场里的鳝丝多取细小甚至不新鲜的鳝鱼,而鳝背则需要现活的粗壮鳝鱼,两者差别甚大,如是,则软兜的用料更为讲究。其次便是软兜里的酱料更加丰富,而鳝糊基本是红烧的做法。梅苑的软兜带着微微的酸甜,特别开胃,导致我特地要了米饭板着吃。不过,饭后颇觉口渴,不知是不是这软兜中选用的酱料的缘故。如果是的吧,未免遗憾(盐水鸭中基本可确定没有添加味精之类)。
梅苑的卤冬菇也颇为有名。此菜关键在于冬菇口感厚实,味道浓郁。颇似上海著名素材馆功德林里的素面浇头。实为素材中的大餐。个人以为,作为空口食用未免可惜,或作为面浇头才更能体现其价值。
作为最知名的淮扬菜,狮子头可谓鼎鼎大名。只是随着时代变迁,肥肉比重相当高的狮子头渐渐令食者觉得犹豫。更加要命的是,现在的狮子头往往需要拉拢诸如蟹粉之类的作为装饰,显得有点‘趋炎附势’或者不自信了。瞎想一番,如果将肥肉换成杭帮的那种柔嫩的鱼丸原料,那又该是何等的美味呢?
吃淮扬菜不能不提干丝。通常的扬州干丝是汤煮的,而东郊国宾馆的这道炒干丝却与众不同。
说是炒,感觉更像是收了汤汁。菜品色泽浓郁,口感却柔嫩无比,此菜的难点似就在于既保持了如此柔嫩的干丝的品相(不断),又能入味。是以为东郊各菜中的精品(极品未敢称,因为食之菜品不多)。
听说南京人请外地客,往往会选择这家店:南京大牌挡。
大牌档的装修颇有古风,典雅,却平民化消费。店堂里网罗了一些南京的老字号食铺。
特色臭豆干。臭是不够臭,口感却好,卖相也别致。
烤鸭包。呵呵,一个个质感十足。奇特的主要在于是以烤鸭为馅。显然,这比只晓得做鸭架汤、椒盐鸭肉的北京烤鸭要聪明许多。
红烧排骨入味、红豆丸子厚重。
然,更幸福的口感还在普通街头。比如这绿柳居,和上海的乔家栅、杏花楼类似的老字号,在城里开了很多分号。专卖传统小食,以及盐水鸭等金陵熟食。仔细看,有各色包子、鸭游酥饼、麻团等。尤其麻团,这个上海原来与油条一样普遍的小吃,似乎在南京保留的更加滋润。
其实说起小吃,不得不提的还有芳婆糕团店,真正的平民化、传统化,因此也极为受欢迎。其自制的麻团、酒酿、红豆沙酒酿团子、卤蛋等都广受喜爱。那天去看小明的戏之前,就是先在鸭得煲来了份血汤,再踱步到芳婆取麻团两枚,神呐,这便是天堂哩!
现代社会,有了钱似乎可以买到一切美食,但却无法创造美食。在当下的上海,最风靡的川菜和日本料理之流,店家胜在速食和刺激(刺激味蕾,刺激无限量的肠胃,从而得以放松减压),却无法担起创造‘美食’的任务。如今的所谓美食,无论狮子头、盐水鸭还是淮扬干丝,多为地方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无不是需要以精细的生活触觉、细腻的生活感受、饱满的生活态度为要件。而这一切,都要以慢生活为基本环境土壤。
匆匆忙忙的你我,幸而还能享受祖先的荫庇。
------------------------------------
推荐看图方法:
单点博文中的图面,会出现新的页面(博文配图),看起来非常舒服,因为博文里的被缩小画幅了。这种尤其适合看横画幅。并且在新页面右上角可以翻看上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