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07】“交通协管员”易中天
(2009-06-09 00:25:00)
标签:
李辉易中天文怀沙道德飚车元味杂谈 |
分类: 草野 |
【上海:地铁是否允许喝饮料用餐即将听证】
一个可怕的趋势。人类社会自觉的空间不断收窄,这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易中天:李辉先生,请勿飚车】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222/userobject1ai172582.shtml
李辉先生质疑文怀沙一案貌似变得平稳却因易中天的长篇大论而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易中天先生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这篇《李辉先生,请勿飚车》的长文,然而一路读来,却又令人生出许多的疑惑来。
首先论据过于主观。把这起事件与杭州最近的飚车案箱体并论,把李辉直接按在了驾驶座上,而把文怀沙设定为路人。这么看来,没有涉及是否飚车,这强弱地位已经昭然,那么以此为基准而推导出的文章观点就显然削弱了信服力。
其次判断过于武断。他说文怀沙不该被撞。这里用的是“撞”,显然也与是否“飚车”无关。易先生的意思就是及文怀沙之流是不应该被谴责的,需要谴责的,可能主要还是媒体,甚至“我们自己”。好一个道德的楷模,就好像路遇骗子,需要谴责的不是骗子,而只是被骗者的不小心。
最后,帽子戴得太大。他说,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充当“文化判官”,清理“文化门户”。还说,道德是平等的,真正的道德是律己的,不能产生“道德霸气”,更没有权利在公共空间动用“道德私刑”。这些一个接一个的大帽子很是令人疑惑,不知道他在指责李辉道德霸气的时候,他用的是不是自己所言的在公共空间“道德私刑”——整版的长文。
通篇而论,就像易先生文中引用别人批评李辉的那句话“抽离历史环境”,更何况这个历史刚刚发生。李辉为何要在公共领域予以质疑和反击被其完全滤过,他忘记了正是文怀沙在公共空间领域的肆虐“飚车”而导致了李辉的奋起反击。可以这么说,飚车的正是文自己,而那些被他利用、诬陷的文化人才是无辜的路人。你可以指责李辉的飚车行为,但显然李辉顶多是“撞车”,而不是与杭州飚车一样的以超速的车撞人。
可以说,李辉质疑文怀沙这一事件本身,就是一起非常态事件。而易先生正是以一种静态的思维来对非常态的事件予以衡量继而批判,及好比战争是人类社会的非常态一样,战争的每一方是不是也都需要道德和法律和批判甚至制裁?——包括那些反击者在内。
易先生文中多次提到不理解李辉为何一反常态,“完全置自己的信誉于不顾”,要求李辉“对自己加倍小心”,爱惜君子之羽毛。身为“君子”的易先生没有想过,这恰恰说明了这起事件的非常态性,连一向被大伙认为是模范“司机”都飚起了车,这份显而易见为何却“易”不见?
不过某种程度上,两人还是高度一致。李辉之所以一反常态,以比较激烈的方式公开质疑文怀沙,显然已经超出了个人的恩怨,而是指向一种不良的趋势和风气。我相信,易先生书此成文的初衷也是趋近。从这点意义上而言,两者都值得尊敬,至少,可以看到些许这个时代少有的公共知识分子的痕迹。
然而遗憾的是,当易先生安坐榻前坐而论道的时候,他似乎也忘记了道德是何物。道德难道就是一种律己的行为吗?扬善惩恶难道就不是一种更大的道德吗?跌荡社会风气难道就是道德霸气吗?指责别人道德飚车、道德霸气的人,他的道德根基又何在呢?
不过是一名交通协管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