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改变了你我,“文化”拯救不了未来
(2009-02-26 23:11:54)
标签:
房价春晚话剧文怀沙文化产业元味杂谈 |
分类: 草野 |
时寒冰最近财经文字里的一段话,本来早已是现实的东西,这次读来却猛然一惊:
“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必需品,而在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住房已经成为一种“崇拜物”。许多人找对象,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寻求爱情,还有房子,他们希望爱情背后立着一栋像样的房子,。。。。。。房子在顽强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不少大学生,渴望的不再是实现某个宏大的理想,而是拥有一套房子。房子取代理想成为终极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代表一个民族未来发展动力的群体迷失了……”
其中尤其令人感到震动的是“房子顽强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以及最后那一句。
而如今的上下左右,紧紧盯着的还是经济价值上的房子,以及房子背后的社会经济意义。而这个房子在我们还在为保不保房价而僵持争执迷茫担忧的时候,早已改变了你我,改变了这个世界。
于是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记者朱光在晚报上连续发出现在的观众“戏剧观”迷失的感叹,感叹春晚式的话剧遍地开花。小沈阳刚刚火,“类小沈阳”的话剧就走红小剧场。好像是一夜之间,话剧市场火了,火到上海任何一个晚上竟然都有好几场话剧在上演,甚至超过同日其他演出数量的总和。与其说是“白领”文化蔚然成风,不如说是为生活所累的人们需要一个歇息的出口。在剧场里放松两个小时,再投入到新的为房子而奋斗的生活与工作中去。
于是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个“文怀沙”可以招摇过市。在一片狼藉的速生社会里,这个人挨到了好时光。这个好时光里,正因为一片沙漠所以需要绿洲神话,哪怕是海市蜃楼,正因为诱惑深重所以需要速生功名,哪怕是黄粱一梦。而真正的价值,又有谁有功夫去衡量?可恨李辉不识相,点破了众生相。
可怜的是,官方已经竖起了“文化产业”的大旗,以作为未来社会GDP的栋梁支柱,替代奄奄一息的房地产业。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房子早已改变了一切,在这片不着一缕的文化大地上,我们将种下何样希望,又将收获何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