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的十七个片段(15)
标签:
厦门brt集美高甲戏元味休闲 |
分类: 行走 |
15 “柔软”的厦门
出岛-硬币票
出入需渡。
上岛免费,出岛买单。第一次出岛就闹了笑话。八块钱一张票,给一张十块的,营业员给找了三块。我善意的提醒营业员:对不起,您多找了一块。还有,请给我票。类似的情形经常碰到,我也奇怪好像都不曾少找过的说。服务员很诧异地瞪着我说:票已经给你了。我:哪里啊?服务员指指其中一个“硬币”说:这就是票。瞬间我有点晕的感觉,呵呵,这么坚硬的也叫“票”哈。仔细看看,还真象硬币啊。
BRT-只给公交跑的高架路
厦门的公交很早就很出名。现在发现还在继续领先。有BRT现在似乎已经不稀奇,可居然给公交造了高架可说是独一无二了吧?不管怎样,这应该就是真正的民生关照了吧。
(车站的形式很贴近BRT的模式)
(不过只是站点有点类似,车辆的容量与普通公交接近。据说这是一个权宜之计,未来可以直接改装成轻轨)
(有完备的换乘公交安排,而且稳步实施。这点上海差很远)
集美-很美很凄清
公交车在集美飞驰,街道窄小,显得车子有点横冲直撞。
集美很美,可是却没有人。司机说,只是学生和农村进城的,我想还有游客,城里的都进岛内了。现代化进程里的又一个不可避免?
说起岛内,在厦门和厦门周边似乎习惯以岛内、岛外来概括是不是住在厦门本岛,而在鼓浪屿,由于自己也是岛,所以一律直呼厦门。“今天我要去厦门”。很简单的。
(集美的外滩?)
(陈嘉庚像)
(充满岁月痕迹的行道树)
高甲戏-免费老少乐
在新簇簇的艺术中心看高甲戏。居然是免费的。
清一色的老人带着幼齿的孙辈。就我独特啊,估计把我当作摄影大哥了。剧场不仅新,而且设计地很好,座位宽敞舒适,也就五百多位子好像,感觉可以与逸夫比美呢,还有主持人,而且是有电视录像的正式演出。
可能是春节期间,演出的节目比较喜兴,看的那场是《谢瑶环》。结束的时候主持人不忘记提醒下一次的免费演出。后来发现在鼓浪屿上也有免费的演出。看着老人们在暖暖的午后踩着洒满阳光的草地从四面八方走向剧场,心里很是感慨。
我把着一些也归入“民生”。
(时候对厦门的朋友提起,有免费的戏看哦,快告诉你家人。朋友无辜地说:我妈妈年纪还没那么老。。)
(簇新的文化中心)
柔软的厦门-另一种城市的美
晚归的时候特地徒步去寻找当年住过的地方。昔年新区今朝繁华中心。城市在这些年里的拓展有迹可循。回来的时候在被一个交通岛上的滚动标语所吸引,这条标语是这样的:“上有老下有小,牛年相聚火山岛”。笑喷。不过笑过后有暖心的感觉。
最近某报道里一韩国市长概括说,一个地方要腾飞的话,先要靠“硬”的手段,而要持续发展的话,就必须靠“软”的手段。斯言诚哉。如果鹭岛东海岸的华丽新楼是近年来厦门的“硬”的展示的话,那么高架公交,免费大戏似乎就是厦门的“软”,无疑这座城市就更加地令人着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