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鼓浪屿的十七个片段(14)

(2009-02-13 23:31:30)
标签:

鼓浪屿

马拉桑

叶氏

黄胜记

原巷口

林记

荠菜饭

炙花三丝

罗汉素面

元味

分类: 饕餮

14 随意吃

 

十几年前,留在印象里最深的是价格低廉、味道清美的蛤蜊汤。那时盒饭在上海还是“时髦”的稀罕物呢,而在厦门却早已经是盈满普通幸福的寻常物。伴着香喷喷的盒饭的往往就是那一盅蛤蜊汤。在上海的话对应的应该就是西红柿蛋花汤吧。

而这次发现厦门人似乎爱吃鸭子。

到处是挂着鸭肉招牌的快餐店。点了一个鸭肉粥,端上来发现其实泡饭啦,似乎是米饭加鸭肉卤烹制,味道浓郁。

 

鼓浪屿的十七个片段(14)

 

而在鼓浪屿,最著名的当然是鱼丸。其中最有名的似乎就属原巷口和林记。比较下来,窃以为如果你只有一次吃鼓浪屿鱼丸的机会,那么推荐原巷口。

林记的应该肯定是机器加工的无疑,几乎毫无特点。相比之下,号称手工制作的原巷口还是有那么点象回事的,不仅是个头大些,主要是内陷比较饱满,貌似粗斩的精瘦配搭的肉丁,所以味道要好很多。还有视觉也更好啊,不似林记的那么光溜,疙瘩不平的外表,甚至还带着“小尾巴”,让人觉得颇有了点古朴之气。不过,最好的辨别就是原巷口的一律贵一块钱。

 

鼓浪屿的鱼丸,通常在上桌的时候洒一点胡椒,有时会再洒一点葱花,因此汤味是相对浓厚的。而烧肉粽和五香则更浓烈地展现了这一点,可以说五香味儿无处不在。这一点倒是象台湾的口味。

喜欢的,还可以在原巷口带几包真空的回家慢用哦。

 

鼓浪屿的十七个片段(14)

 

网络上的鼓浪屿,最有名的特色小食却是叶氏糍粑和黄胜记肉干。

叶氏胜在独此一家。叶氏很酷,总是板着脸不吭声,埋头做糍粑。此人手法极为娴熟,总是先左手抓过一团事先分列好的原味的糍粑,然后右手持着的小刀在糍粑当中剖开,双手迅速把剖过的糍粑翻一个来回,中间便空出一个口袋,随即速度飞快地从左至右先后从三个缸子里分别把芝麻粉、花生粉和糖粉泼进“口袋”里,用手团捏后再丢到芝麻粉的缸里,一边的负责收钱的老婆最后把芝麻粉缸里的糍粑打个滚,就算彻底完工了。这个糍粑有弹性而不粘牙,凉凉的,香香的,加上芝麻粉花生粉和糯米重叠后的口感也是非常的奇特。

 

鼓浪屿的十七个片段(14)

 

黄胜记的肉干其实与遍布岛上的黄金香是一家,但也胜在独此一家,这个“独家”在于大方的“广告模式”。店家总是笑呵呵的把整片肉铺往顾客手边送,光这个场景就足够令人赏心开怀了。

 

想来想去,无论叶氏也好,黄胜记也好,其实是胜在一个人气。黄胜记的特别的营销方式,叶氏现场制作的方式,都隐然超越了一般的商业的意义,在成了一种鼓浪屿的一道风景的同时,也烘托得此地愈发迷人。

 

鼓浪屿的十七个片段(14)

 

马拉桑。

我反复问看店的阿姨,这个名字是在海角七号前还是后哇?阿姨只是笑:不知道啊,不知道啊,就是台湾老板起的。

马拉桑其实是一家饮品店。马拉桑的东西就一个字:真。要一份纯草莓鲜榨汁,阿姨拿出两小袋事先装好的草莓,就加一点点糖,没有兑一点水,当那么醇厚的草莓汁满满的一大杯捧在你手上,是何等的幸福啊。如果是一袋,就做成牛奶草莓汁。价钱平实,纯的十元,牛奶的五元。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店门口总是有人等候。

 

鼓浪屿的十七个片段(14)

 

鼓浪屿也不完全都是街边小店。比如这海上花园宾馆,就号称是岛上唯一的四星级,其中餐厅走的自然也是“不低端”的路线。只是一切人工打造的微笑都是脆弱的。

记得的,是这道荠菜饭。倒不是多美味,而是主要是与想象的差别极大。首先荠菜其实是介兰,切成丁,而米饭似炒非炒,似拌非拌,里面除了介兰丁还有松仁,面上盖着肉松,很有特点。

 

鼓浪屿的十七个片段(14)

 

 

与鼓浪屿比起来,南普陀的素斋则犹如超然世外,即使与上海的素食比起来,也是另外一种风格,似乎更接近素食的本原一些。点菜的时候,还获得了友情提醒,超过了胃口的不允许点哦。

 

炙花三丝:自制的面筋切丝后油炸,有油条的味道,配上豆芽、香菇、胡萝卜三丝爆炒加糖醋,口感甚佳。

鼓浪屿的十七个片段(14)

 

罗汉素面:非炒非拌,比炒面多汁少油,比拌面则多味,面条劲道,配料丰富,有芹菜、香菇、腐竹、胡萝卜、豆芽、卷心菜若干,配在一起竟然很提食欲。

鼓浪屿的十七个片段(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