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卤煮火烧馄饨侯锦林美食 |
分类: 饕餮 |
特地去了锦林吃卤煮火烧。貌似普通的居民区饮食小店,简单。却据称是一直保持着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味儿,所以没有游客,皆本地人儿。于是独个儿进得店来,颇有点贸贸然闯进别人家的忐忑不安。
举目四望,先找着了高挂墙上的价目表,“卤煮火烧”赫然排名第一,只是之前的功课告诉我是七块五一碗,现在是十二块~付账,这“12”的字样还是簇新簇新的。谁让去年这价给涨的。看完价目表找帐台。结账先生上了点年纪,却亲切如自家亲人,于是一下子啊平缓了略略紧张的情绪。
还好客人三三两两,不多也不少,于是依样画葫芦,先是交了单子,等候。后来知道,卤煮是不用等的,都早已煮好,只要切装即可。等的是前面下面条的。切卤煮料的砧板很厚很大,这菜刀也厉害,沉甸甸明晃晃,貌似都与这老牌的小吃是一套标配。师傅现是夹出浸透在老汤中的火烧,简单整碎置于碗底,紧接着切料。师傅切料也不举刀,刀头搭在砧板上不动,只是近刀把的地方上下起落,在师傅握刀的手轻轻点点之间,豆腐干、猪肠、猪肺似花一般瞬间盛放,碎碎杂杂的白的黄的,一下子把人的胃口都吊了起来,一个字:馋!接着拿来一大块煮熟的带皮的五花肉,薄薄地切上几片,一并盖到火烧上,再舀一大勺老汤,洒一把香菜,这活就齐了。师傅把碗端到隔板上,隔板下是挤放着十来样佐料,我仔细端详也不认得几样,貌似有红腐乳汁、蒜泥、辣椒,于是学着旁人的样,随便取用了几味。
一路小心翼翼地捧到位子上,不等坐稳就迫不及待得吃了起来。这卤煮火烧偏咸,但是就着火烧就正好。这火烧比我之前想象的好很多,不仅因为浸透了卤汁而很有味道而且不是韧劲,其价值似乎是超越了配料。料里很稀罕那几片薄薄的五花肉,真好吃。
吃卤煮火烧是蓄谋已久,而这馄饨侯这纯属邂逅。本来在鼓楼那里是打算找姚记的,不想一开始没找着,倒是看到了这个“馄饨侯”,当时奇怪,北京居然也有馄饨?平时就爱这口,当下决定一试。
点了这份好像叫招牌馄饨,端上来才发现是油炸的小馄饨再放汤,吃了一辈子的馄饨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做法,不过还满不错的,炸过的馄饨皮显得韧劲十足有带点香脆,更显得馅儿鲜嫩适口,于是口感变得很丰满。馄饨侯的汤料不马虎,紫菜、旦皮似乎都不少,上面洒的也是小葱,不是香菜,地地道道的江南风格,却不免想起上海来,这年头托涨价的福,连王家沙的馄饨汤里也只有黄绿黄绿的葱末了,连榨菜似乎也消失了踪影。
这烧麦却实在是令人想起这里毕竟是北方,粗狂到无以复加,面皮厚实如包子,哪天来江南的小镇看看皮薄如蝉翼的鲜肉春笋丁烧麦,那才叫烧麦啊~不过还好,至少比上海街头的烧麦象烧麦——馅儿是肉的,不是糯米。
回来查资料才知道,这馄饨侯也是老字号了,出名在1950年代,而且与戏院颇有渊源,不晓得这个店是不是与很多演员解放前在上海打江山有关?
---------------------------------------------------------------------------------------------
地方传统饮食某种程度上与传统戏曲一样,不外三种命运,一种是彻底消失,一种是变身商品,还有一种是依然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卤煮火烧是第三种,全聚德是第二种,那么我们的京昆越诸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