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arthurkuggeleyn&coswitzerland |
分类: 戏说 |
看的时候只知道沉醉,没想到看完了却是震撼。就好像那天看小泽的费加罗,都过了好几天依然回味无穷。于是硬生生压了两天才写这篇感想。
别的不说,就说这张题图,就极富美感(仔细看背景还有很多舞者)
由于对前几天的舞蹈失望,我故意选择了这个位置,可以同时看到舞者和观众,这本身就是狠有趣的事情。
但是这第一出——没头没脑,就把人吸引住了。说实话,是好奇。实在是反叛得很,两个女子几乎长时间的一个节奏一个动作在那里摇摆,一开始以为是一段开场而已,没想到一直摇到最后,感情是悬念片。但是奇怪的是,对这样貌似枯燥的动作居然不厌烦。
随后是《复杂合并症》,今晚的主角。一开始是长长的“排练”,简直在考验观众的耐力,后来才发现又被耍了,一些伏笔已经种下,一种方式而已。
不像别的某种现代舞,就好比自顾自的当代艺术,你跟它们根本没法交集,它们越艺术,你看得越迷茫,它们只是存在而已。而这一出真的不同。我觉得这情绪的变化与舞台的表达完全契合,或者说,舞者的表演始终微妙而成功得引导了你的情绪,舞者、观者在一个气场里交汇,这种享受无与伦比。
或许我们每一个人想到的都不同,看到的都不同,但是的的确确我们在一个时空里,彻底地忘了自己,或喜或悲。这不是艺术的存在意义么?
我偶尔闭上双眼,却震惊得发现这独立出来的音乐居然是如此的枯燥烦闷,单调的节奏,沉闷的气息,几乎与噪声无异。再看这投影,自始至终似乎都是两段合在一起的肢体晃来晃去,变化无多。然后便是舞蹈,一样的很多重复的节奏。就这样的组合,间或点缀一些简单的文字,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作用。震撼人的魅力或许就在这里。
有大量的重复简单的节奏,可是更有大量的变化。只是这些变化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有独舞,有双人,有群舞,而“标志性”的重复动作的出现反而成了一种强调而不是过渡。
有时候觉得就好像自己在人生的状态,有时候又仿佛在旁观。旁观别人,旁观自己。
演出结束的时候,谭盾握住金星的手大声说:谢谢你!是的,谢谢金星。已经是连续第二年了,没有一点功利的欲念,就是因为热爱。如此单纯,在这个年代。
有意思的是,两次舞蹈周真正看到的国外舞蹈每次就一次。这似乎也要“归功”于不够火候的宣传。去年知道演出是因为看报道说金星自己掏钱办舞蹈周,并且决绝提供赠票,觉得要支持一下,就赶去看了一场,正巧还赶上有演后谈,记得金星看着略显冷清的剧场说,对于今天没缘来看的观众真是非常的遗憾。真的是这样的感受,那天看完演出我一路“狂走”了好远,才渐渐平息了心绪。触动,有时候就那么突然,那么简单,那么享受。
这次老早就知道了要有舞蹈周,但是始终找不到具体的演出讯息,后来看到了,却得不到更多的演出介绍。直到前几天又是媒体采访中,金星提到了这一出,才有了这次的相遇。
轻松一跳,多好的名字。可是,没有深刻的理解,如何来跳得轻松?我来看到的很多热闹,分明是肤浅和浮躁,又哪来的感动?看着全场八成的老外观众,我想,毕竟我们的当下不是一个轻松的时代吧!
前一篇:今年中秋好特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