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亚洲杯 |
分类: 体育 |
表面上中国队输给乌兹别克队可以总结出很多原因,比如斗志、体能、战术、防定位球等等,但关键还是在于杯赛里的整体战斗能力的调节与安排。
中国队比赛之前气氛紧张,憋足了劲想踢好(包括媒体报道说中国队在香港适应气候时几乎没有队员赶到酒店活动),结果造成兴奋期提前,尽管大胜马来西亚很振奋人心,但是从正常的生理调节角度,一鼓作气之后,全队必然会带来一个调整期,队员的兴奋度、体力以及注意力必然会迎来一个低潮期。而且一开始拼得过头还带来了战斗力减员,郑智和李伟峰缺席这最后关键一战也是一个致命的原因。
亚洲杯好比一场马拉松——如果你想战斗到最后一轮的话。那么一开始就发挥了全部力量进行冲刺,那么后果就可想而知。即使一场比赛也需要合理分配体力,何况是亚洲杯呢。
所以,看这场最后一战,队员明显拼不起来,失误也多,打法也更简单,控球、传球缺少了耐心,就是明显的阶段性状态下降的特征,加上关键主力缺阵,这下半场的溃败也就可以理解。
其实从对伊朗一战的下半场就已经显露了这个苗头,可以说在对伊朗队时中场结束前被扳回一球起就已经宣告了中国队本届比赛迎来了第一个低潮。可惜的是这个低潮期来的不是时候,出现在最关键的最后一场,而且对手不是最弱的马来西亚,而是有一定实力的乌兹别克队,这也可以说运气也不是很好。
所以说,要总结这次中国队的失败的经验,不是别的,就是中国足协对于足球规律的认识!包括女足的问题,对国内教练,没有一点信任可言,恨不得包办一切,结果造成战斗力越来越低。后来迷信老外教练,给予了一切权力,却在无形中尊重了经济体育的规律,使得队伍的战斗力在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水平。如果我们始终给予国足过份的规律外的压力和干涉,那么中国队这样的失败还将不断复制下去。
亚洲杯成了亚洲悲,相信朱指导也将卸甲归田,但我们更希望迎来的不是一名新的教练,而是一个与时俱进、能提高哪怕一丁点科学管理水准的中国足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