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同济 |
分类: 草野 |
今天进同济吓一跳,南北楼靠校门一侧之间的浓荫没了(上图),而以前就跟下面一样的:
而且还要密,是由树冠围合形成的独特校园氛围。
樟树成长缓慢,几十年才形成那样美妙的姿态。它是同济的“脸面”。现在,很显然,要改建成最最普通不过的开阔草坪。
极富同济建筑特色,大梁结构的二食堂拆了。
曾被称为同济的地标的一条街早没了。
三食堂也不见了。
幽静的密云路一带早就变成了高层住宅区。
四平路两侧高层拔地而起。奇伟无比。
。。。。。。
钱能改变一切。
这里不想谈教改是不是让老百姓念不起大学的同时让学校大发财,而是这一切在同济显然是为了明年的100。
就这样不停花钱,让同济的百年味道一点一点消失,让校友们的记忆逐渐逐渐永远凝固成记忆。难道,真的都是金钱惹的祸?
连想起复旦100,校友捐助还引发了系院争斗。如今的大学,真的是社会的缩影,完全没有了象牙塔的味道。说悲哀已经难以表达心中的感觉。
想起同济90的时候,正逢毕业班,人人能分到免费餐券,因为当天食堂一律不打卡。但咱几个班却被告知券发光了。整个校园都在庆祝的时候,我们只能出去找地方填肚子。
想起同济90以前的时候,老师们语重心长地劝大家去苏南做项目,在那个时候总是很“关心”大家。但是每一个大热天的晚上,宿舍总是过了八点就断水,经常自修一半就要冲回去冲个澡,不然就汗臭臭地硬挺一个晚上,这个时候从没人关心。
还是同济90以前的时候,一直吃的是上海的储备粮(过期的大米),又黄又干。后来好不容易碰上学生选举人大代表,其中一个说选上的话就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兴冲冲投了他一票,最后谁也没当真。
想起毕业那年,管分配的第一次与大家集体见面,就高喊:晚上不要上我家去啊!全场哗然。那年一个找到了北京的工作的同学,单位就帮着报入京手续,一切顺利,可是眼看户口手续就要截至也不见单位早就发出的登记表,同学只好硬着头皮去找那位,某人实在摆脱不料纠缠,就在桌上胡乱一翻,意思你看你看怎么会在我这!。。。结果就在他那。还是这个人,不知道吓唬了多少同学不许报名公务员,其实那些同学不知道,不用通过他,只要是上海人直接就可以在校内指定地点报名。而当时外地的同学倒是需要一定的资格才可以报名,可那些与他关系好的,照样报得上。
还有,当年师资紧张,专业设计经常就是研究生带班,现在想起来,真是蹉跎岁月。还发明了自以为聪明的小班主任制度,由大两届的学生当班主任,结果不少人拿来当资历,就说咱那个,一个学期就开始、结束见上两次,你说你忙学业那当初还报这个名做啥子呢?!
当一个学校总是忙着涂脂抹粉的时候,我看不到跟那些风月场所还有什么区别。
一些细节总难以忘却。时间久了就成了定格。
而如今,那些伴随着美好部分的记忆,却一点一点的消亡了。
这个世道!!
今天堵车,在高架下的一道风景。平时谁也不会在这个角度停下来。
后来进了校园,思绪就停下来了,现在,则飞到了从前。
后一篇:顾村。开工。难忘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