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乡养儿的爱与痛

(2014-06-26 15:02:25)
标签:

杂谈

《下乡养儿》出书了。这本书的内容,我早已在《读库》上先睹为快。《读库》1304和1306分两期刊出了冯丽丽撰写的同名文章,现在结集出书,想必内容不会有太多的不同。

我虽然还没有翻过最新出版的新书,但对内容还是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这本书所写的内容难以归类,读后又会让人五味杂陈。目前市场上所见的,凡是家长写子女的,大抵可归入成功学一类,总是儿子如何出类拔萃,女儿如何出人投地。而手头上的那些故事,与通常意义上的成功没有多大的关系,如果非要说成功,那也只是取得了一点点的希望,度过了一段最为艰难的时光,更关键的是,这还只能称为一个未完成的故事,结局如何还实在难以预料。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家人的焦虑、失落、软弱、纠结,是面对困境的无奈抗争。下乡养儿,听上去光鲜,背后却凝聚着多少爱与痛。

一位名叫天天的八岁女孩,不知是家族的遗传,还是疾病的侵扰,得了心疾,而且越来越严重。社交障碍让她无法适应小学的生活,一连换了几所学校都无法改变,只能辍学在家,但即使辍学在家,还是噩梦连连,连睡觉也变得十分害怕,结果是一家人晨昏颠倒,痛苦不堪。

面对这样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常见的大约只有三种应对方式。第一种是看医生,通过心理医生的治疗来进行矫治。但问题是,即使到了今天,这仍旧不是一种主流的方式。一方面,大部分家长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根本不会把它当作是一种病。另一方面,有能力进行矫治的医生还十分缺乏,即使想看病,也找不到合适的医生。更何况,最高明的医生也不能包治百病,有没有疗效实在难以预料。

另一种是换环境,心理问题特别是后天形成的心理疾病,常常与其身处的环境有着十分密切,换一个环境,就有可能消除那些触发问题的因素,从而治愈心理上的毛病。但问题是换环境也不是想换就换的,这与家庭的经济能力、家长的认知水平等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换环境常常要以不走常路为代价,这样的试验是十分考验家长的承受能力的,毕竟能够像童话作家郑渊洁那样不让儿子上学而是自编教材进行教学的例子是凤毛麟角的。

最常见的方式是“硬着陆”,就是不管孩子的表现和感受,硬性按照惯常的轨道前行。对于孩子的种种反常,家长非但不理解、不帮助,反而是冷漠相向,或用言语呵斥,或用棍棒教训。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学校,对这样的孩子大都是弃之一边的,不公然歧视已经是好事了。在这样的威权环境和冷漠体制下,这些孩子只能是自生自灭,多少悲剧由此而生,多少天才由此毁灭,我们看多了这样的悲剧。

在读这篇文章时,我就写下了“放在普通人家,这个孩子早就毁了”的感慨,以此来表达对作者夫妇的敬意。他们的选择虽然无奈,却表现出了称职父母的应尽职责,体现了对孩子真正的爱。但他们的选择毕竟还是极为冒险的,不让孩子读书识字,而是做做饭洗衣、种菜放羊等在成年人眼里也不屑的琐事,其心中的痛,只有自知。

其实,促成他们离开繁华都市、选择下乡养儿的,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因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冯丽丽笔下展示的,也没有多大的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一是他们有一位懂教育、负责任的好朋友乔老师,乔老师虽然年纪不大,但有着一套先进的教育理念,懂得如何去跟天天一样的孩子沟通,读懂她的心思,有效引导其前行。而且乔老师因身体原因病休在家,离天天一家暂时租住的村庄又非常靠近,一旦遇到纠纷、挫折、反复、疑虑,以及层出不穷的让人意料不及的新情况,都能够及时地出现在现场,或者通过电话予以指导,出谋划策。正是有乔老师在,让天天父母有了主心角,吃了定心丸,也让天天有了依靠。可以说,乔老师是整个事件的策划者、执行者,更是主导者、鼓动者。这样的优渥条件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下乡养儿没有过早夭折的真正原因。

二是他们都有恰当的工作,让他们能够放得下。这两个年轻的父母,本身也有一定的社交障碍症,所以并没有固定的工作,靠在杂志社当兼职校对谋生。正是这样一份收入并不太高的工作,让他们养成了精打细算的生活习惯,让他们能够适应乡下相对贫困、粗糙的生活。而且这份工作因为是兼职的,所以不必坐班,只需偶尔进城领任务交成果即可,保证他们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又有了足够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果是一份其他的工作,有着苛刻的限制,他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陪伴女儿完成养儿的“伟业”,而且也未必有放下工作的勇气。

三是他们还遇到了一位好房东。房东大妈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既热情好客,又有着特有的精明算计,这在她及其全家在与房客一家的接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亲如一家的和气,也有鸡毛蒜皮的计较。但总体说来,房东大妈给天天的成长转变,以及天天一家的乡村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说了那么多,我并没有对书中的内容作过多的介绍。如果对天天的乡村生活感兴趣,那么不妨去读读这本叫做《下乡养儿》的书。这本书文字十分平实,都是些白描式的记述,反反复复,絮絮叨叨,如果用摄像来比喻,那么就像一个不会切换的镜头,只是记录,毫无技巧。说实在的,文章并不好读。但还是要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从中得到一些有关学习、生活方面的启迪,同时也让大家读懂普通人家的爱与痛,从而更好地珍惜当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