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权面前,都是弱势
标签:
杂谈 |
强权面前,都是弱势
http://5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2/20/9/14/u49189588_12db84cfa82g215.jpg
近日,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专家称刚性的制度、公正公平的程序的缺乏是当下中国不安全感产生的源泉。(《西安晚报》2010年12月5日)
专家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公正公平程序的缺乏确实是导致当下不安全感丛生的源泉。但如果说缺乏刚性的制度,那恐怕全国人民都会笑了。
事实上,在我们的制度体系中,从来不缺乏相关的规定,有的规定还十分明确、硬朗。就以与党政干部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公务员法》来说,对公务员的权利义务、职务晋升、奖惩等规定得十分明确,但扪心自问,这些规定又有多少被严格执行了呢?因此,我们从来不缺乏刚性的规定,缺的只是严格的执行。
具体到党政干部的“弱势心态”,除了收入有限这一条与此无关外,应当说都与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有密切的关系。不论是升迁的“潜规则”,还是所谓的“政绩”,无不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比如说公务员的职务升迁,如果真正按照“德能勤绩”的标准去考核、去衡量,论资排辈、官场背景就不会再有市场。再比如说,如果党政干部真正的是“为人民服务的”,那么怎会有“被上级看到的政绩”与“百姓认可”之间的割裂?又怎么会有两套甚至多套不同的评估政绩的体系?至于竞争激烈之说,正像说自己收入有限一样,那要看你是跟谁比,如何比的。在当今的社会里,如果党政干部也嫌自己收入低,那么普遍百姓大约只能从地球上消失了。
由此可见,党政干部的“弱势心态”,并不仅仅来源于他们的身份,更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处身的环境。可不可以这样说,环境使然,官场尤甚。别看党政干部在普通群众面前光光鲜鲜,但实质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连自身的权益也无法保障的,因为他们同样也缺少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环境,因此权利总是不堪一击。
而公正公开公平环境的缺乏,就在于总是存在着那么一些超法律的权力。而在强权面前必然都是弱势,哪怕他是一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党政干部。
具体到党政干部的“弱势心态”,除了收入有限这一条与此无关外,应当说都与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有密切的关系。不论是升迁的“潜规则”,还是所谓的“政绩”,无不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比如说公务员的职务升迁,如果真正按照“德能勤绩”的标准去考核、去衡量,论资排辈、官场背景就不会再有市场。再比如说,如果党政干部真正的是“为人民服务的”,那么怎会有“被上级看到的政绩”与“百姓认可”之间的割裂?又怎么会有两套甚至多套不同的评估政绩的体系?至于竞争激烈之说,正像说自己收入有限一样,那要看你是跟谁比,如何比的。在当今的社会里,如果党政干部也嫌自己收入低,那么普遍百姓大约只能从地球上消失了。
前一篇:领导不满意,多少瞎折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