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权力不受制约,教授同样会成巨贪

(2010-12-22 08:54:05)
标签:

杂谈

 如果权力不受制约,教授同样会成巨贪
 http://186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2/22/8/21/u49189588_12dc284cfbfg215.jpg
    记者18日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山东省高院已对山东省东营市原副市长陈兴銮受贿、贪污、挪用公款一案作出二审宣判,依法判处陈兴銮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新华网2010年12月19日)
    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像绝大多数官员腐败案件一样,陈兴銮案件并没有更多的新鲜元素,甚至其从贫困的农家子弟到权倾一方高官的经历也如出一辙,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这样的官员我们已经见得太多,几近于审美疲劳,但最疲劳,也不敢保证陈兴銮会是最后的一个贪官。
    确实,面对贪官前赴后继的尴尬,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其实,这样的反思并不缺少,而且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缺少对权力的真正制约。如果权力不受制约,那么不论是谁,只要他能掌控这种权力,都有可能成为腐败者。
    从陈兴銮堕落的轨迹来看,正是他在经贸委副主任、区委书记等这样的重要岗位上才逐步走上腐败道路的,这些岗位管人管钱,为其权钱交易提供了最有价值的筹码。
    然而奇怪的是,在报道中多次提到了陈兴銮的教授身份,好像这样一名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是不应当走上犯罪道路的。且不说陈兴銮以权谋私的第一笔交易并不在其教授任上,而是在其掌握了关键权力的领导岗位上。就算是陈兴銮在教授任上就伸出了罪恶之手,也不会让人感到惊奇的。因为教授只是一个学术上的职称,长得文文静静也只是其外表特征,这两个因素都没有天然的抗腐性。贪官作恶的手法并无二致,但其外在的面目却是各有特色的,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面具。事实上,在如今已经暴露的贪官队伍中,有的从来就是飞扬跋扈,而有的却一贯低调内敛,有的千夫所指,而有的却颇有好评,有的粗鲁低俗,有的却是温文尔雅,正如陈兴銮一样。
    因此,贪官曾经或者正在从事的职业并不是其能否腐败的关键性因素,关键的是看其手中有多少权力,这些权力又有多少是不受制约的。如果教授手上有了管人管钱的实权,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教书匠,那么他也会处在一个高危的边缘。事实上,如今发生在象牙塔内的腐败案件并不少见,主角就是那些有着实权的教授先生。
    如果权力不受制约,那么教授同样也会成为巨贪,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反腐败的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让权力不能成为交易的筹码。如果失去对权力的制约,那么不管是谁,掌握着它就有可能要腐败,哪怕他是一名最清高、最书生的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