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十八大华文电影好书

标签:
电影书2012回顾罗杰伊伯特徐皓峰让米特里 |
分类: 无聊影话 |
2012年度十八大华文电影好书

罗艺军,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的名誉会长,曾任《电影艺术》杂志副主编等职务,今年86岁高龄。因其《中国当代电影:补阙与反思》一书历时三年时间不能出版(涉及到敏感人物),因此罗老就自费在香港出版了此书,并且愿意免费赠送给国内的读者(只要付邮费即可,索要方式)。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丛书之一,每年一本,这个回顾系列在2006、2007这两本已走入死胡同,但却在2010年起死回生,到了2011这一本更让笔者大为振奋,主要是其找到香港主体性的那份自信。想到南方都市报之《华语电影传媒大奖》2011年度回顾一书居然不出纸质版,而只在app store上卖……

桥本忍1950年写出了《罗生门》,1952年写出《生之欲》,1954年写出《七武士》,只用了四年时间就进入世界电影最伟大编剧行列。此书是他的关于与黑泽明一起工作的日子的回忆录。2011年11月在台湾首发繁体字版,2012年发行大陆简体字版。

杨德昌逝世五周年的纪念作,与2011年的《穿越悲情城市二十年》一样都是访谈类的回顾书籍。此书策划也只是2012年2月的事,到了11月便成了书。在大陆,也有完全相同的选题在同时策划,但到了年底还是一片空白。

虽然很多人已经在2011.11月的《你不属于》影展上买到了它,但书上的出版时间是2012年1月。这是笔者在这一年里读过的最有启发性的一本电影书,也是至今仍在反复重看的书,书中的很多观点有醍醐灌顶的效果,笔者甚至通过其中的一篇文章,理解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同一个人:美国影评人罗杰·伊伯特。这两本书的内容基本不重复,虽然有些片目是重复的但写法不同。这两本书提供了一种影评范例,它既适合于普通观众,让观众了解好的影评可以对他们的观影起到什么作用,它又适合普通影评人、文艺影评人和红包影评人(以及付钱给他们的国产片宣发人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书中的那句话:快乐就是能说实话,并确保不伤害到任何人(当然,这句话不是伊伯特说的)。
2012年华文电影书籍的出版,相对于前几年而言,更显蓬勃,一些以前几乎不能想象的书籍被出版和将被出版,让人有一种盛极而衰前的醺然。加上magasa老师推出了他的十大好处书,其中有些与笔者的选择有所重复,而笔者原定的十大实际统计有11本书入选,因此,考虑到今年可能是华文电影图书的一个特殊拐点,因此把原定的十大扩展到十八大,十八本书中的十六本无名次之分,最后列出的那两本是年度最值得推荐的。

罗艺军,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的名誉会长,曾任《电影艺术》杂志副主编等职务,今年86岁高龄。因其《中国当代电影:补阙与反思》一书历时三年时间不能出版(涉及到敏感人物),因此罗老就自费在香港出版了此书,并且愿意免费赠送给国内的读者(只要付邮费即可,索要方式)。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丛书之一,每年一本,这个回顾系列在2006、2007这两本已走入死胡同,但却在2010年起死回生,到了2011这一本更让笔者大为振奋,主要是其找到香港主体性的那份自信。想到南方都市报之《华语电影传媒大奖》2011年度回顾一书居然不出纸质版,而只在app store上卖……

桥本忍1950年写出了《罗生门》,1952年写出《生之欲》,1954年写出《七武士》,只用了四年时间就进入世界电影最伟大编剧行列。此书是他的关于与黑泽明一起工作的日子的回忆录。2011年11月在台湾首发繁体字版,2012年发行大陆简体字版。

杨德昌逝世五周年的纪念作,与2011年的《穿越悲情城市二十年》一样都是访谈类的回顾书籍。此书策划也只是2012年2月的事,到了11月便成了书。在大陆,也有完全相同的选题在同时策划,但到了年底还是一片空白。

虽然很多人已经在2011.11月的《你不属于》影展上买到了它,但书上的出版时间是2012年1月。这是笔者在这一年里读过的最有启发性的一本电影书,也是至今仍在反复重看的书,书中的很多观点有醍醐灌顶的效果,笔者甚至通过其中的一篇文章,理解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同一个人:美国影评人罗杰·伊伯特。这两本书的内容基本不重复,虽然有些片目是重复的但写法不同。这两本书提供了一种影评范例,它既适合于普通观众,让观众了解好的影评可以对他们的观影起到什么作用,它又适合普通影评人、文艺影评人和红包影评人(以及付钱给他们的国产片宣发人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书中的那句话:快乐就是能说实话,并确保不伤害到任何人(当然,这句话不是伊伯特说的)。
附录
前一篇:2012年最难忘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