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了甄子丹和金城武两大巨星的《武侠》,是武侠片与探索频道的组合?这个看似颇有噱头的宣传词并没有点中这部影片的真正穴道,相反,影片前半段所谓让内地观众大开眼界的采用科学方法来解释点穴、绝杀等功夫的揭秘式还原犯罪现场是全片最无趣的段落。
在
这个发生在1917年中国西南边陲的故事里,其剧情类似6年前大卫·葛伦伯格执导的《暴力史》。杀人如麻的凶手唐龙隐姓埋名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但一次出
手救村民的义举(很多评论指出此片“只有武,没有侠”,其实“侠”在这里)引起了捕快徐百九的怀疑,后者通过理性的科学分析,将前者隐藏的功夫高手的身份
揭露,并带出了暴力与道德之间的讨论以及引发后半段的大开杀戒。
武侠片作为华人世界独创的类型片,经过了几代人的发扬光大,表面
上看,似已走入死胡同(其实是不恰当的故事与粗制滥造将其逼入绝境),于是乎合理的混类型势成必然。本片的前半段正试图用奇观性的展示以及悬疑元素来吸引
观众,但编导恰恰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悬疑类型主要建立在故事的起承转合以及人物设定上,但甄子丹作为目前华人世界唯一的一线男打星,其明星光环已然让观
众在入场前心理上预设了其不可动摇的“打星”“类型”特性。因此无论怎么玩法,其身份早无悬念可言,加上破案线索和表现手法较为单一(真正展示武功科学化
的段落也就两处),因此弄巧成拙,让前半部分笨拙不堪。
后半部分随着人物身份揭露,节奏也愈发加快,更随着真正的武侠片辉煌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惠英红和王羽的加入,全片才变得生龙活虎。比如甄子丹在屋顶上逃走一场,以甄子丹的视点拉离了汤唯母子三人距离的摄影机运动,简直是武侠片中的神来之笔。
假如影片的探索频道式解释点穴以及片尾大反派的死法(被很多评论者批评说这个结局很雷,无法接受,但其实有其合理的一面,若认同前半段的话)算不上是对武侠
片类型的颠覆的话(事实上,混类型的意义并不在于颠覆类型,而是在于扩展类型),那这一镜的价值在于扩展了武侠片英雄人物的心理版图:江湖世界与普通人世
界的隔阂感、虽有高深武功但也无可奈何的心酸与隐忍。若用耳目一新来形容也不为过。
而王羽这位以《独臂刀》开拓武侠片新路的经典
人物,在片中与甄子丹的特殊关系以及那几句颇有玄机的对白,同样体现了武侠片类型的不可颠覆性。因为只有在这样一个快意恩仇、天高皇帝远的武侠世界里,每
一个北上淘金的导演,才有机会放纵自己的情感,这一次,陈可辛做得尤为投入。
刊于《南方都市报》2011.7.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