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志远天下行
志远天下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467
  • 关注人气:1,0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漳台酒礼多奇趣

(2011-01-09 08:12:16)
标签:

台湾

酒礼

漳州

酒席

酒谚

文化

分类: 八闽文化

漳台酒礼多奇趣 
林长华


 核心提示:
  在同风共俗的漳州市和台湾民间,自古以来饮酒之风十分盛行,女人生产,坐月子需要在肉菜中加点白酒,亲人过世的出葬仪式有酌酒灌地祭礼。东山岛人日常生活中的贺婚、庆寿、祝捷、感恩、谢师、压惊、赠别、团聚、访友、待客、迎宾等等,也都离不开酒,几乎到了“无酒不成礼”的地步。红白喜事、节日庆典因酒的点缀和酒礼的讲究而更有感情色彩,增添热闹气氛。最近,笔者在涉足漳州市和台湾酒世界,采录了一组令人耳目一新的酒礼,那一个个淳朴有趣的酒礼伴随着一杯杯晶莹醇香的美酒,折射出一个异彩纷呈的酒事大观园。

  ·茶三酒四·

  这两个数字指的是人数,意思是品茶以三人为佳,当地习惯泡饮工夫茶,茶盘上通常只摆三只半个乒乓球大小的茶杯,象征个“品”字。而喝酒,四个人却是最佳组合,这样才有点热闹的饮酒氛围。四个酒友猜拳刚好两对,不多不少,喝起酒令来也不至于声音嘈杂而听错。

  ·倒酒先闻·

  倒酒大有礼节可言,若是用软木塞封口的酒,主人在开瓶后,应先在自己的杯中倒一点点,品尝一下是否有不好的味道。如果口味欠纯正,就应另换一瓶。倒酒时,先首席客人后其他宾客。通常按顺时针方向,在每位客人的右侧逐一倒酒,最后给自己倒酒。倒酒时要将商标向着客人,不能把瓶口对着客人,如果倒啤酒可用右手持杯略斜,将酒沿杯壁缓缓倒入,以免酒中的二氧化碳迅速散逸。

  ·拳不离拇·

  台湾和漳州沿海渔民相聚饮酒,习惯猜拳助兴,两地猜拳都用闽南方言。两人猜拳的第一句酒令都要喊“两相好!”寓意和谐相处。重要的一条规矩是“拳不离拇”。拇,指大拇指,无论你喊一喊二,除非你不出,出拳则必须出大拇指。如果你喊“二”,并出食指和中指,那就犯规了,叫着“出土拳”,必须接受罚酒。另外,不准喊“五”,喊“五”被称做“女人拳”,也要罚酒。

  ·无三不成礼·

  这是在酒席上常说的一句酒谚,大都在劝酒的情况下使用频率最高。这三杯酒的第一杯酒说的是敬酒,第二杯酒则是好事成双,第三杯酒就应了“无三不成礼”了。其实在葬礼或祭祀时,也都摆设三个酒杯,奠酒也是奠三杯,这又与古代的祭礼有关。祭祀时,要向天、地、鬼神各敬一杯酒。后来,此俗进入了酒席,演变过来,第三杯酒敬的就是人了,所谓酒过三巡也便是这个意思。

  ·酒后不可色·

  色,这里指的是做爱。酒后(尤其是醉后)如果进行性生活,娩下的孩子患心理失常、智能低下或者先天白痴的几率较高。新婚之夜,新郎常喜不自禁纵情饮酒,此后如果行房,严重者会因过于兴奋出现精门难控的暴脱症而致死。因此,醉后行色大不可取,故有此酒谚。为防醉后出事,漳州和台湾的新娘子经老辈人叮嘱,大多备有一支银簪,偶遇不测,就持银簪向新郎尾椎骨猛然一扎,据说效果很好,这时出事的新郎精门就会紧锁,转危为安。

  ·少饮多滋味·

  漳州和台湾人常言及这一酒谚,意思是少量的饮酒有助于身体健康,有助于刺激感情,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有利于人们交流思想、融合气氛,改善关系,使精神世界协调和谐。但是,如果放纵饮酒,无节制豪饮,久而久之,形成酒精肝或酒精中毒,后果不堪设想。即使不那么严重,在酒席上也难免会“现场直播”污秽环境,并产生不利团结的言谈举止,这一来,纵使再美再贵的酒也乏味了。

  ·七分茶八分酒·

  就是指给客人沏茶只宜沏七分满,而斟酒以斟八成为宜。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暗示喝酒的人不可贪杯过量,这样少斟节饮才既不会伤身体、出洋相,又不会造成浪费,这可谓古代斟酒中的“黄金分割法”。常言:“酒满欺客”,现代,两岸酒友在斟酒时更注重礼节与分寸,例如斟白兰地酒时,只倒三分之一杯或更少些;红葡萄酒倒至大半杯即可。

  ·碰杯则必须把酒喝干·

  这是漳州和台湾民间酒席上的一个礼节,通常所说的干杯,都是象征性的,礼节性的,而酒杯与酒杯相碰之后,则必须喝干,有的还要将酒杯翻个身,以示一饮而尽。台湾和漳州人很讲究碰杯礼节,既然碰杯了,就要全心全意一饮而尽,这样才会被认为“酒风端正”。如果只喝一半,则被视为对朋友半心半意,或者会被认为你瞧不起他(她)。

  漳台的酒礼生动有趣,具有文明性、共通性和传承性。遵守酒礼起着联络感情,促进友情,加深亲情等作用。常言:“船入港随湾,人入乡随俗”,随着两岸直接“三通”,文艺文化交流交往的频繁,两岸同胞的酒事活动日益增多,了解与熟悉台湾和漳州的礼仪显得越来越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