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安溪县城八景

(2010-11-23 14:52:55)
标签:

薛坂晓

县城

安溪八景怀古

东皋

龙津桥

文化

分类: 八闽文化

古代安溪县城八景


  因为“八”是个吉祥数字,古代汉语以“八”字组的词颇多,例如神仙中有八仙,名马有八骏,易经有八卦,地名有八闽,尝的有八珍梅,吃的有八宝粥等,天下名山,以八景命名的也不计其数,古安溪也不例外。

  相传安溪县最早的八景始于朱熹。他为安溪县城标题八景。安溪八景的主要内容多数是突出当地特殊的地理风貌或奇妙的自然景观。有的景观蕴含古代神话或文人逸事,一个景点往往有一则有趣的传说或故事,是今日导游人员的生动解说资料。据乾隆版《安溪县志》载:朱文公临县,标题清溪八景:“凤麓春荫、龙津夜月、阆苑夕照、薛坂晓霞、芦濑行舟、葛盘坐钓、东皋渔舍、南市酒家。”但是,随着岁月流逝,沧海桑田,许多景观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或人为的破坏已名存实亡。民间流传着未知名作者所咏的《安溪八景怀古》诗:

  清溪一曲半成林,

  风景依稀向古今。

  龙津无桥空夜月,

  凤麓有树少春荫。

  东皋渔舍今何在,

  南市酒家久莫寻。

  芦濑行舟沙已满,

  葛盘坐钓石皆沉。

  阆岩夕照与云淹,

  薛坂晓霞散雾侵。

  莫道先贤标八景,

  山川犹改况人心。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安溪八景消失的无奈。

  如今,消失的八景位置在哪里,标题的由来又是如何,已少有人知。根据台湾同胞蔡清云先生的安溪八景位置浅说,参考其他文献,现略述于下:

  ◆凤麓春荫:

  位于县城凤鬓山麓的东岳寺与新建的城隍庙后,原来两侧有很多松柏树,高数十丈,绿荫蔽天。直到正午,才能照到日光。现在虽无松柏,但遍栽各种杂树,树下置三二石桌,东后侧则是茶叶大观园,余荫犹存,仍是避暑的好去处;

  ◆龙津夜月:

  古时县城南门桥边有龙津观,现有大桥通往后■。曰龙津桥。桥上赏月别有风情。学者另有一说:龙津观边有井一口,每到中秋夜,月影在井面浮观,人们都前往赏月,蔚为奇观。

  ◆东皋渔舍:

  后■东皋村,位于县城东门外三里处的北部湾对面。古时溪水流经东皋,此地群众大都以捕鱼为生,沿溪有渔人搭起渔舍以供夜宿式卖鱼。后来溪水改流北部湾,于是东皋渔人匿迹,该地即以种甘蔗为主。

  ◆南市酒家:

  位于县城南门外。相传古时货船从泉州通往安溪县城,至南门外便不能再上流。因此船工货主游客大都夜宿于南门外,此处酒家林立,游客船工上岸尽兴,灯火彻夜,热闹非凡;

  ◆芦濑行舟:

  自县城西门至南门外,西岸芦苇丛生,水流湍急,河床很窄,只容一舟通过。上游船只在行舟前,先放粗糠通知下游,而下游船只欲逆流而上时,则先敲锣通知上游,以免船只相碰出事。现今下游蓄水,湖内船只通行无阻,芦苇与濑滩已不复见;

  ◆葛盘坐钓:

  传说古时东门外有一桥,桥头两边野生葛藤。每逢早晚,常有钓者,坐在葛盘上垂钓。现在桥已不存,葛盘也消失无踪。城东水闸桥筑起后,这里已成汪洋一片。

  ◆阆苑夕照:

  同美村阆苑山上,有寺名阆苑岩,内供奉清水祖师,岩寺北有石笋,高达十余丈,中间有隙人可通过。据说在夏至日到冬至日,夕阳与月光可照进石隙。

  ◆薛坂晓霞:

  县城出西门外北行五华里过渡为仙苑,沿小溪走二华里即是薛坂,旧时溪畔种植桃树。春到桃花盛开,日照花红,水光映影,景象万千,早上日出,游人颇多。

  八景现已大部分消失,现在的安溪县城,处处有新景点。但是,“吃尽美味还是盐,穿尽绫罗还是棉。”尽管八景已经消失,但至今人们对它还是十分怀念的。

  □黄炯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