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别诗中的古泉州 (文:庄小芳)

(2010-11-15 15:43:51)
标签:

徐寅

送别诗

刺桐

送李使君赴泉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

文化

分类: 八闽文化

送别诗中的古泉州 
□庄小芳 


  童年时代背诵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引起无限想象的不是孤帆远影,却是烟花三月。扬州,因着这“烟花三月”四字,在想象中变成一个温柔之乡,引发楼阁亭台、才子佳人之幽梦。

  苏州柔,扬州媚,历代文人的诗词令我们对很多城市产生很多唯美的印象。对于我们自己的家乡泉州,本地诗人自然也是不遗余力加以称赞,留下很多良词佳句。但别人眼里的泉州又是如何的呢?最近翻阅古诗词,竟找到了一些诗人送朋友到泉州的送别诗,忍不住将其归纳整理,聊解舞文之瘾。

  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

  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

  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

  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

  [唐]包何《送李使君赴泉州》

  见说南行偏不易,中途莫忘寄书频。

  凌空瘴气堕飞鸟,解语山魈恼病人。

  闽县绿娥能引客,泉州乌药好防身。

  异花奇竹分明看,待汝归来画取真。

  [唐]施肩吾《 送人南游》

  洛州良牧帅瓯闽,曾是西垣作谏臣。

  红旆已胜前尹正,尺书犹带旧丝纶。

  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

  行过小藩应大笑,只知夸近不知贫。

  [唐]薛能《送福建李大夫》

  巨塔列名题,诗心亦罕齐。

  除官京下阙,乞假海门西。

  别席侵残漏,归程避战鼙。

  关遥秦雁断,家近瘴云低。

  候马春风馆,迎船晓月溪。

  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唐]曹松《送陈樵校书归泉州》

  风满潮沟木叶飞,水边行客驻骖(马+非)。

  三朝恩泽冯唐老,万里乡关贺监归。

  世路穷通前事远,半生谈笑此心违。

  离歌不识高堂庆,特地令人泪满衣。

  [唐]徐铉《 送陈秘监归泉州》

  问省归南服,悬帆任北风。

  何山犹见雪,半路已无鸿。

  瘴杂春云重,星垂夜海空。

  往来如不住,亦是一年中。

  [唐]许棠 《送从弟归泉州》

  南国贤侯待德风,长途仍借九花骢。

  清歌早贯骊龙额,丹桂曾攀玉兔宫。

  杨柳堤边梅雨熟,鹧鸪声里麦田空。

  吟诗台上如相问,与说蟠溪真钓翁。

  [唐]徐寅《送王校书往清源》

  贫中惟是长年华,每羡君行自叹嗟。

  归日捧持明月宝,去时期刻刺桐花。

  春风避酒多游寺,晓骑听鸡早入衙。

  千乘侯王若相问,飞书与报白云家。

  [唐]徐寅《春末送陈先辈之清源》

  唐代时期的泉州,在当时的中原士人眼里, 尚属蛮荒之地,送别友人到泉州,一般都属谪戍之类,故这些送别诗的调子都相对低沉,少见开阔明朗之句。当时的中原文士眼中的泉州,第一印象便是路途遥远、荒无人烟。前面诗句中的“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凌空瘴气堕飞鸟,解语山魈恼病人”、 “关遥秦雁断,家近瘴云低” 、“瘴杂春云重,星垂夜海空。往来如不住,亦是一年中”等句便是替远行的朋友担忧,抒发苍茫之感的。但同时,南方温暖的气候倒令人欣慰,这些送别诗中也多有体现,如“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 ”、“何山犹见雪,半路已无鸿”等即点出了泉南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

  入唐后,泉州港已经逐渐兴起,声名传至中原,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些送别诗中也多有体现,如耳熟能响的“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 “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等诗句。

  唐留从效遍城种刺桐,使泉州以“海曲春深满郡霞”的刺桐名满各地。刺桐,成为泉州的另一代称,以刺桐入诗,寓景寓情,也体现在这些送别诗中,如曹松《送陈樵校书归泉州》一诗中的“候马春风馆,迎船晓月溪。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令沉重的送别诗陡然增添了几分轻松豁达之气。徐寅《春末送陈先辈之清源》一诗中的“归日捧持明月宝,去时期刻刺桐花”将“明月宝”与“刺桐花”相对,也是颇有深意的。

  泉州,古之温陵、武荣、清源、泉南,虽不能与苏杭并列,但亦有其独特魅力。郁达夫有《咏泉州》诗云:“读到温陵稽古史,满怀羁思涕横流。”历史流逝,唯有不朽的文字成了羁思的载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