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行建筑篇——被教堂的神圣笼罩(中)

标签:
上海美食粽子洋房新天地马当路旅游 |
分类: 东游西逛 |
http://s12/middle/538513cftb95f307b9dab&690
石库门,一楼一景一装潢
返京的头一天,一行人精神抖擞地要去看石库门。出租司机无法把我们带到一个确切叫石库门的地方,直接把我们扔在了新天地的酒吧街边。后来听路人讲,石库门是一类景致的统称,这酒吧街的建筑就都属于此类。
虽然是初春清冷的上午,酒吧街宛如夜女褪去晚间银光闪闪、露脐袒乳的盛装,还原那质朴、甜美的身段;洗去浓艳的色彩,还原宁静、清新的面庞。那砖、那巷,那林林总总惑人的招牌;那窗框、那座椅,那闲适摆放的花艺……走在那里,彷如走入一种情调,彷如周边无人,体味那疯狂后的恋爱宁静。
每座洋楼都是不一样的门不一样的窗,透过一尘不染的窗去望到内在的装潢也别具一格,各有味道。如少女看到大牌打折一般,单反已索然无味,再好的机身镜头外加摄影水平,也无法将眼下的还原。看吧,记吧,印在脑中……
转过街角,一行人参观了总共一大旧址。出得门来抬眼看到了马当路的路牌。赶紧翻出攻略,打听了雁荡路、思南路的方向,大踏步像西扎去。这几条综合交错的路都不是很宽,上下行两条车道。路边种植的都是一水的梧桐。可想夏日这里的绿荫多么让人流连往返了。
路的两边有已改民居的洋房,南方人喜欢把晒衣架伸出楼外,多少破坏了这些洋房的景致。有的则改成洋气的小店铺、咖啡店、茶社,小资情调与洋房气质完美结合。途径孙中山故居也无暇踏入,要浏览的建筑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雁荡路上有一段小插曲。走着走着,突然被街边一个卖粽子的招牌吸引了。因为这个招牌上贴了好多好多剪报。被多家媒体挖掘出来的街巷小吃一定没错的吧。带着记者的狗鼻子我们钻入里弄。包粽子的是一对老夫妻,闲聊中得知他们还是五芳斋的数得上的门徒。上海人爱吃甜甜、糯糯的小吃,这粽子当然是不能放过的美食。除了“江南粽子大王”五芳斋、台湾粽子大王、葛恒昇粽子店、杏花楼、功德林等大字号外,上海近两年陡然兴起了“弄堂棕”。这其中缘由是弄堂里的手工粽子吃着放心。粽叶就这么明晃晃地泡在那里,酱油、咸蛋、蜜枣……在旁边的橱柜上一字排开,没有添加剂,也没有色素,从裹粽子到煮粽子,全部呈现在顾客的眼皮底下。对于弄堂粽子的卫生问题,不少前来购买的白领均表示“没考虑过”,而老夫妇则表示,他们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较高,糯米、赤豆、蜜枣等是从曹安路粮食批发市场买来,蛋黄从养鸭场批发,即使是粽子里放的酱油,也是12元一瓶的高级酱油。
因为不是粽子节,客人没有那么多,与老夫妇攀谈了一会,买了几个粽子带回家。那糯米真的很扎实,黏黏的几乎产生无法咬断的错觉,馅料也是实打实的,跟自家包的一样实惠。据说,雁荡路上办法国节已经有些年头了,而且小有名气。我们虽未感受到洋节,但在同一条路上与“弄堂棕”碰撞,也算是中西合璧中的极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