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慎与孩子谈“死”

(2012-01-04 10:55:36)
标签:

幼儿园

育儿

心灵

生命

死亡

话题

杂谈

分类: 成长烦恼

http://s15/middle/538513cftb5aafcd8e0ce&690

元旦与闺蜜攀谈,她描述了比我儿子小1岁的女儿由于每天照顾她的雷姥姥回了老家,她变得连去幼儿园都不开心了。这不免让我联想起,元旦放假前andrew老师对我们说的一席话:姥姥接送的那几天,他在班里的情绪都不高(因为平时都是由我来负责接送)。看来,在娃娃们的眼里,那个贴心、贴身照顾他们的人,对这些幼小的心灵是多么的重要。
前阵子闭门十日,足不出户,这个计划全在于日后有更健康的身体去照顾娃娃,但他似乎并不理解这件事的好处,只知道在自己的小世界少了那么一个有时逗他开心、有时虎目圆睁的可以全心依赖的人。晚上,我躺在床上陪他入睡时,他会偶尔嘤嘤地哭声说:妈妈,我害怕。我轻声问,妈妈在呢,也怕?恩。怕什么呢?我不想死。你离死还远着呢……妈妈你多大了?问女人的年龄不礼貌。你为什么想知道?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死……&*@#¥……
这个一直困扰儿子的问题源于他两岁多,姥姥带给他的一个“概念”。当时姥姥不知哪根儿神经动弹了,偏要跟他讲什么姥姥活不了多久了,再看只能看相片之类的话。据姥姥描述,当时儿子的眼圈就红了。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他时常会问起我几岁了,而我也并没有把这前后两件事关联起来思考,只是一味地回避数字问题。我的确也不想告诉他。而元旦前夕的这次谈话,突然让我茅塞顿开:原来他问我年龄的目的就是想知道我离死还有几年,他又十分害怕、十分舍不得我的永久的离开。
我想,如果没有姥姥的那次“引导”,儿子不会有这么多纠结的想法。因为他们幼小的心灵根本承载不了死亡的概念。如果说在童话故事里发生的死亡还算别人的事,一旦死亡与至亲联系到一起,他们就“晕菜”了。我看微博上遇到此类问题时,妈妈们的解法真是千奇百怪:有的按照宗教的说法谈到永生;有的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球,死了就是又回到自己的星球上生活;……其实,请爸爸妈妈想想,你自己能明白或者坚信自己的童话吗?至少我在跟儿子接受天国重逢的时候,他一丁点都不接受。他只相信眼下,只要眼下跟妈妈在一起。
从那天起,我开始重树儿子的信心:妈妈的身体很好,会永远陪着你!
此事之后,我认为与孩子谈论死亡要等到八九岁,他们的思维能力更趋成熟的时候进行。那时,他们的内心要比四五岁时更强大。其实,有的成年人也不一定有小孩子内心强大,这也只是相对而言。如果有家长一定要增强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一定要培育出异常坚强的孩子,一定要孩子能够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我的故事并不能阻挡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随笔——看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