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幼小衔接课
标签:
听课成长拼音评判幼小衔接杂谈 |
分类: 成长烦恼 |
http://s11/middle/538513cftb24d3d21d2da&690
今天有幼儿园听课的任务,但是昨晚因儿子多梦哼哼唧唧,我起床三次照顾他没有休息好。好在听课只有半小时,很快我就完成了教育组的第一次任务。
这次听的是大组的课,也可以称做幼小衔接的课。课程从8点半至9点钟。期间复习了拼音韵母的发音,并学习了两个声母。关于拼音的学习,我没有太多的经验,凭着我小时候学拼音的记忆,知道了现在的娃娃的确幸福了不少,老师图文并茂,让孩子尽可能的快乐地接受知识。
不过,韵母的配图我几乎没有什么异样感觉,貌似顺理成章,但是到了声母就有些奇怪了。“n”并不是和发音相关联的字引申到相关联的图,却是一个空洞的门,单单从形象上引导孩子。我不知道这是那套大纲是哪里编排的,但是这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想看看孩子是否记住了“n”这个声母,他的头脑中却产生了门的图案,是不是有点奇怪?为什么不是从发音角度去记忆“n”更容易些?前者是不是先拐了弯儿,才到达我们的目标呢?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继续听课。半个小时讲了两个声母,拼了“泥”和“路”两个字。孩子们记得挺快。写得也不错。当我看到他们的拼音本时,那构架已经相当纯熟。五六岁的孩子运笔和手指力量的确比四岁多的强一大块。个人认为老师准备很充分,但是课程进度稍显得缓慢。离小学的授课速度不是差一星半点。
听课中我还留意到一个问题:当一位同学正确回答了老师提问时,老师用“xx同学真聪明”来做评语。一个班上的同学众多,智力参差,这种评价是不合适的,明显抬高一个,贬低其他。如果老师只是正面肯定“回答正确”,强调行为本身,而不对小朋友做出个人评判,那会更理想一点。毕竟,我们谁也不想看到进度快的孩子自我膨胀,进度慢的孩子自哀自怜,逐日积累压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