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2日
北京的秋天,响晴薄日
眼睛周围挂伤——后怕
晚饭后,照例带着andrew下楼去小区里转悠。去腻了西门广场,
那里可是饭后小朋友的聚集地,妈妈们也可以趁机见面聊天,我摆脱了小推车,让已经会走但仍会平地摔倒的儿子自由散步。
他出了单元门,一拐弯便去了他的心爱之地——停车场。男孩子,天生爱车,无以争辩的事实。过了会儿摸车、看车瘾,我招呼他走上一个坡路去看对面楼里阿姨家养的猫。那里一套一层的2居室里几乎住了二十几只流浪猫。猫看够了,我们又改道去往水系。要到达水系需要走下十几级台阶。好在开发商相对人性,每组台阶边都有配套的残疾人通道,很缓,角度不超5度,180度对折两次。我想锻炼一下他的平衡能力,就大胆的让儿子在坡路上溜达。起初还好,他很喜欢,走上来又走下去,可能觉得很好玩吧,毕竟不同于平地,小小的脚丫用力的方式也有些许改变。
他自己走的时候会一路低头看着路,嘴里还捣鼓着我听不太明白的话,大致都是自己学会的发音、词组的综合表述。但是那天我们恰巧碰上了他的发小儿,比他大1个多月的不不和其父母。有了熟人,andrew有点“忙”不过来,结果前一步还往上坡去,下一步却往回退了半步,还回头来“照顾”一下叔叔或许我。就在这个节骨眼,他失去了平衡,身体倒下的同时还随着转头的方向转了半圈,重重地磕在了坡道扶手下面的石阶楞上。结果可想而知:儿子嚎哭!我当时在坡路的下面没有扶到他,也看到儿子重重地磕到眉骨,靠近眼睛的地方,但自我侥幸没有磕到眼睛。等抱起儿子没多久,他的眼睛周围就肿了起来,有认识的妈妈见了,赶紧问起由来,我还轻描淡写的说,摔了一跤。这位妈妈却说,亏了没磕到鼻子,把鼻骨摔坏了可是大事。我心里陡然一惊,脊柱有点发凉。把儿子也抱得更紧了。
等到回家洗澡的时候,才发现儿子的伤是从眉骨外延延伸到脸颊,脸颊处磕出了血道。除了心疼地赶紧上点消肿药膏外,我也陷入了深深地自责。
妈妈提示:
孩子会走以后,不要觉得松了一口气,孩子的平衡能力尚在发育期,随时有平地摔倒的可能。如果他行走的周围环境复杂,更要把注意力投入在孩子身上,切忌只顾自己聊天忽视了他们,一秒钟的忽视有时能出大乱子。自我感觉:陪伴距离在1米以内,这个距离可以保证一般身高的妈妈迈出一步便可伸手扶住孩子,正如羽毛球运动员在准备接球的时候永远处于半运动状态那样,尽量缩短动作的时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