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在中国可以做长期投资么?(中)
(2010-11-18 12:12:49)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杂谈 |
买入并永久持有?
既然中国股市可以做长期投资,那么,该如何做?是否要买入后一直持有下去呢?
在看到费雪所举的例子时,或许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问,如果避开了跌幅最大的坏日子结果会如何?答案是相当不错。
表4:1978—2007年标准普尔指数收益率
|
收盘价 |
错过10个表现最好的交易日 |
错过20个表现最好的交易日 |
错过50个表现最好的交易日 |
错过10个表现最坏的交易日 |
错过20个表现最坏的交易日 |
错过50个表现最坏的交易日 |
总收益率(倍) |
14.65 |
8.15 |
5.13 |
1.26 |
33.93 |
51.58 |
135.46 |
年平均收益率 |
9.60% |
7.66% |
6.23% |
2.76% |
12.57% |
14.12% |
17.81% |
遗憾的是这样的结果很难出现,单纯不错过任何表现最好的交易日很容易做到,持股不动就是了,而要只错过表现最坏的交易日却不错过表现最好的交易日就太需要技巧了。从标准普尔指数的历史来看,涨跌幅最大的日子往往相伴而生。在标准普尔指数涨幅最大的10个交易日中,有3个在1987年10月;与此同时,在跌幅最大的10个交易日中,同样有3个在1987年10月。相信很难会有人能如此准确地把握节奏,既能避过跌幅最凶的日子,还能守在涨幅最大的日子。
表5:标准普尔指数涨幅最大的10个交易日
|
日期 |
收益率 |
1 |
1987年10月21日 |
9.10% |
2 |
2002年7月24日 |
5.73% |
3 |
2002年7月29日 |
5.41% |
4 |
1987年10月20日 |
5.33% |
5 |
1997年10月28日 |
5.12% |
6 |
1998年9月8日 |
5.09% |
7 |
2001年1月3日 |
5.01% |
8 |
1987年10月29日 |
4.93% |
9 |
2000年3月16日 |
4.76% |
10 |
1982年8月17日 |
4.76% |
表6:标准普尔指数跌幅最大的10个交易日
|
日期 |
收益率 |
1 |
1987年10月19日 |
-20.47% |
2 |
1987年10月26日 |
-8.28% |
3 |
1997年10月27日 |
-6.87% |
4 |
1998年8月31日 |
-6.80% |
5 |
1988年1月8日 |
-6.77% |
6 |
1989年10月13日 |
-6.12% |
7 |
2000年4月14日 |
-5.83% |
8 |
1987年10月16日 |
-5.16% |
9 |
2001年9月17日 |
-4.92% |
10 |
1986年9月11日 |
-4.81% |
标准普尔指数如此,A股市场也是如此。1月22日上证指数暴跌7.22%,28日跌7.19%,2月4日又暴涨8.13%。果真能有人空仓躲过暴跌却又满仓迎来暴涨么?
然而即便这样,躲过熊市依然对投资者有着无比巨大的诱惑。尽管有3个涨幅最大的交易日存在,1987年10月标准普尔指数下跌21.76%,仍然是30年来跌幅最大的一个月。躲过这一个月,相当于多赚了两年。因此,即使是不主张波段操作的费雪也要颇为得意地探讨自己如何躲过了3次熊市。
如果买入股票后就持股不动,那么以标准普尔指数作为衡量指标,投资者从1997年2月到2003年3月长达6年的时间内将一无所获。如果以上证指数作为衡量指标,那么1992年5月上证指数就到达了1000点,而2005年7月上证指数也仍然在1000点,也就是说长达13年的时间里投资者回报为零。
肯尼斯·费雪是价值投资者熟悉的菲利普·费雪的儿子,很多人都读过菲利普·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知道他和格雷厄姆一样对巴菲特的影响巨大。肯尼斯·费雪本人也很了得,CXO咨询集团根据他从2000年所写的福布斯专栏,认为他是2006年度预测最准确的长期预测家。
遗憾的是我们不能照搬费雪的结论。费雪所总结了一些熊市特征,如“18个月原则——大多数熊市的持续时间为1年至18个月左右”、“2%原则——典型的熊市时期市场从高点开始每个月下跌2%且反弹稍纵即逝”、“2/3,1/3原则——熊市的前期/3时间内带来的损失只占整个熊市的一部分,可能是1/3”等,这些特征在美国股市恐怕都未必能按图索骥。费雪曾经三次预测到熊市并采取了防御操作——1987年中期、1990年中期以及2000年年末。不过,他自己承认1987年的熊市是个例外,不符合“2%原则”,“它的存在是如此短暂,以至于刚刚撤出市场,市场就复苏了。”其实,1987年的熊市肯定也就不符合其它两个原则。此外,2000年8月达到最高点的熊市直到2002年9月才到达最低点,时间超过2年,费雪根据“18个月原则”在2002年5月就重返市场。至于1990年的熊市,从6月份开始下跌,到11月份开始回升,时间不过半年左右。拿这些原则去套中国股市,就更加水土不服。如果我们把2001年6月到2005年6月看作一个大的熊市,那么时间长达4年。所以,我们应该学习的只能是费雪思考问题的方法。
或许正因为1987年的熊市时间过于短暂,很多投资者认为根本不需要躲避它。然而,从2000年8月到2002年9月,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将近一半,这个熊市就太有避而远之的意义了。类似的熊市国内股市亦有之,因此如何躲避值得探讨。我本人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性格可能比技术更重要。当我们看到有分析师在为了满足市场的估值需要,所做的基本面分析逻辑不通时,当我们听到有分析师说“牛市谈估值很可笑”时,当我们看到一些精明的价值投资者纷纷远离市场时,理性的投资者就应该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