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哪吒第二部《哪吒闹海》火了。其实哪吒第一部《魔童降世》也很火,只是没有这一部火得这么厉害。第一部我反复看过几遍都没觉得枯燥,确实不错。于是就琢磨,哪吒魅力何在,为什么百看不厌呢?
大家喜欢的哪吒,是电影中的哪吒,包括哪吒的形象,以及哪吒经历过的故事,背后则是制作哪吒电影的那群人,包括故事编写,形象制作等,其中核心成员就是饺子。那么,哪吒的魅力就隐含在制作哪吒那群人对哪吒的设定中,包括形象和经历,更深层次的就是这群人的文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哪吒不过是这种理解的一种展现。哪吒如此有魅力,百看不厌,一定是吻合了这世界某些根本的东西。
制作哪吒的那群人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不知道,我们只能从哪吒本身来分析和推测。
哪吒之所以百看不厌,就在于他身上包含的矛盾性,无论是从形象还是经历中都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形象上反差极大,烟熏版的哪吒,看起来亦正亦邪,为其不断变脸奠定基础。一会儿天真可爱,一会儿凶神恶煞。玩世不恭透露的却是看透现实的凄凉,为非作歹却不伤性命,满脸愤怒地表达着认同的诉求。一切反差极大表象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对真善美的追求。
经历上,被魔丸附身,却遇到决不放弃挚爱他的父母。命运上与其对立面的灵珠子密切相关。两人一正一邪,针锋相对,却只能合在一起才能逆天改命,相互成就。
不过都不重要,无论是长相还是经历,都是外在的表象,都是“我”的外像,“我”的体现。像是不断变化的,真正的“我”则是精神,一种冲破一切束缚的精神。像变脸就变脸,想做恶就做恶,想行善就行善,不被魔丸宿命所困,也不为父母亲情所困,我就是我,不被一切束缚。这才有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神我说了算”这些经典台词的出现,以及引起观众共鸣的震撼效果。其实,这正是所有困于世事的人的心中那个“我”的呐喊。
与对立面灵珠子合二为一的逆天改命,又揭示了“我”的宿命:“我”只有在与“非我”的融合中,才能实现自我突破,形成新“我”,不断成长。这是精神自身追求的必然结果,因为你的对立面其实就是你自己。对立面消失了,你也就不存在了。这是“道”——世界运行的法则。只有在物理上冲破束缚之后,精神意识到“非我”其实就是自己,与束缚力量达成和解,才会形成新的“我”。看似轮回,其实轻舟已过万重山。
哪吒的制作团队是否意识到这些我不知道,但不重要,因为大道就在日常运行中,即使没有领悟,只要自然而然,便可顺道而为。这里,只是作为对这种顺道而为成果的解读,有助于更好理解我们的观感,也算更好发挥这部电影的价值,不负哪吒团队的辛苦和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